1、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猎人海力布》中先说有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
C.大胆的改编,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关系。
D.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2、《农夫与(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A.狗 B.鸡 C.驴 D.蛇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
A. 《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朝的小说家施耐庵。
C. 《林冲棒打洪教头》刻画 了林冲武艺高强、谦恭有礼的英雄形象。
4、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______)会掉进水里。
(3)小时候,我(______)对什么花,(______)不懂得欣赏。
(3)(______)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______)谁也不相信他。
(4)园中(______)有民族建筑,(______)有西洋景观。
5、补写下列名句。
(1)书犹药也,________。
(2)________,游子久不至。
(3)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
(4)滴水能把石穿透,________。
(5)孝在于质实,________。
(6)________,梅花香自苦寒来。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买( )还( ) ( )呼( )拥
翻( )覆( ) 舍( )求( )
化( )为( ) 弄( )成( )
( )眼( )珠 承( )启( )
7、查字典,填空
8、找朋友。读读词语,给它找个最像的伙伴。
随便(_____) 马虎(_____) 恰当(_____)
困难(_____) 习惯(_____) 特别(_____)
9、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每道题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慢点儿
①母亲是个急性子的人,做事风风火火,泼辣能干。
②每天早上,当母亲叫我们起床时,她已经在菜园里忙活了一早上,挑水浇菜,摘菜,除草,还洗好了衣服,烧好了早饭。等我们吃好早饭背着书包上学,她也该上工干活了。晚上,我们写完作业,洗过澡睡觉,母亲则鸡鸭回笼、猪舍安顿、刷锅洗碗,忙个屁股不沾板凳。每每梦中醒来,母亲还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
③与母亲的忙碌不同,我们姐弟几人是悠闲的。背上书包是学生,放下书包,还是被母亲按在书本里。有时候,我们想插上一手帮忙,可总被母亲一声断喝:“学习去!这不是你们干的事。”有时,见我们盯着书本,抓着笔,皱着眉头的样儿,一字不识的母亲说话了:“动脑子的事,急不得,慢慢想。真想不出来,先出去玩玩,再回来想。”父亲曾为此责骂过母亲,说她什么都不懂,就知道胡说八道。一向低眉顺眼的母亲反驳:“饭一口一口吃,学知识也得一点一点地来,一下子让你吃一锅,不撑死了?”
④再大了些,母亲也要求我们帮着做一些事了。和母亲抬粪水,慢慢地走,母亲还把粪桶往自己身前挪;我们扛树或竹子,总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要杠大的,还要比速度,母亲毫不犹豫地拦下;如果是爬高上低的活儿,母亲肯定会在下面牢牢扶着梯子,瞪大眼睛,直到我们平安落地为止。母亲千叮万嘱:“慢点儿!身子骨不是一天两天能长结实的,长大不是急的事,等腰杆子硬朗了、翅膀硬了。再逞英雄不迟。”
⑤仿佛眨眼之间,我们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可母亲却老了。我这才领会到,母亲的“慢点儿”,是用心良苦的关爱,就像培育小树苗一样,少少的水,柔柔地润;微微的阳光,暖暖地照耀;再加上稍稍的肥,慢慢地成长。
【1】下列选项中,对文中“断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母亲不希望“我们”给她派乱。
B.表现出母亲是个很急躁的人。
C.表现出母亲不放心“我们”帮忙做事。
D.表现出母亲认为学习最要紧,希望“我们”专心学习。
【2】第③自然段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母亲的。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
【3】第④自然段,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出母亲( )
A.对我们呵护备至
B.很啰嗦
C.很着急
D.吓惨了
【4】联系上下文看,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是个急性子,但却把最大的耐心给了“我们”。
B.“少少的水”“微微的阳光”“稍稍的肥”好比母亲恰到好处的爱。
C.母亲觉得急性子并不好,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告诉“我们”要“慢点儿”。
D.母亲虽一字不识,但她朴素地认为孩子成长自有规律、急不得。
【5】以下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全面的一项是( )
A.童年时,母亲勤劳能干,独自操持家中事务,让“我们”专心学习。
B.童年时,母亲从不让“我们”干重活,在点滴中关爱“我们”健康成长。
C.“我”的母亲有着朴素的教育观,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遵循规律,不着急,不强求。
D.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植树节这天,路路想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览,他最早可进入风景区的时间是( )
A.6点
B.7点
C.17点
D.19点
【2】爸爸妈妈带着五年级的玲玲(1.38米)和她两岁的妹妹一起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览,他们总共需要交的门票款是( )
A.120元
B.150元
C.180元
D.240元
【3】72岁的张爷爷(持有老年证)想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玩,他购票需要花的钱是( )
A.0元
B.30元
C.60元
D.90元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票价格一律60元。
B.只有3—11月才能去游玩。
C.所有老年人和身高1.2-1.4米的儿童都可享受每人30元的优惠。
D.符合免门票优惠的群体,须出示能证明其本人特殊群体身份的有效证件原件才可享受免票优惠。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对准备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玩的同学提两点建议。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在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里,学生们很顽皮,经常要把图书馆的门踢破,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可仍旧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铁门还是被踢破,为此校方很头疼。
后来,学校来了个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改成了崭新的玻璃门,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
可奇怪的是,玻璃门再也没有被踢破,甚至学生们进出图书馆时,都小心翼翼,仔细地呵护着这道门。有人去问新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们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着这道门的。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嘛!”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费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护: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校长和旧校长对待“这道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石 榴
郭沫若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lá)变为中国式的金罍(léi)——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⑧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较法,将石榴的枝干、叶片分别同梅树、柳树相比,突出了石榴的特征。石榴与梅树、杨柳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季的心脏”。对此,你怎样理解?( )
A.这句话是说,石榴树是夏天开花的少数树木的代表,石榴花是夏天的主角。
B.这句话是说,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给夏天输送源源不断的热力,它是夏天的心脏。
C.这句话是说,石榴以它的形态美、色泽美在夏季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4】第⑤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5】这篇文章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 、 之情,和对美好人生的 和 。
13、红井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
毛泽东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乡,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乡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塘里挑来的。”毛泽东要老乡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乡苦笑着摇了摇头。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们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泽东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
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找出和文章中加点的“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相对应的一个句子。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
【3】除了“红井”这个标题,你还能用文章中的那句话作为标题最恰当?
【4】用“——”划出沙洲坝人民保护红井的句子。
【5】这个故事体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事迹?写一写。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字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
A.形象性
B.严谨性
C.多样性
D.生动性
【2】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作比较
B.打比方 作比较
C.列数字 打比方
D.举例子 作比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内珊瑚种类繁多,景色秀丽。
B.我国海南岛沿岸有最大的珊瑚礁群,但因过度开发,现在已成了海底废墟。
C.徐闻的珊瑚礁群是我国面前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
D.当地政府已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保护好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群。
【4】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哪方面来介绍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的,请简要概括。
第②段: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xī xì)。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chàn zhàn)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靠近——(_____) 面貌——(_____)
震动——(_____) 数不胜数——(_____)
【3】抓住榕树的特点来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第①段,我感觉到这是一棵_________的榕树。读第②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____的榕树。这两段是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4】读选文第②段,说说你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16、桂花雨(节选)(10分)
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才能从绿叶丛里寻到细小的花朵。它不与繁华斗艳。可是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桂花( )可以闻,( )可以吃。“吃花”似乎是俗气的事,但我宁可俗。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没有不浸在花香里的。桂花盛开时,就应当“摇”。摇下的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掉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追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吃花’似乎是俗气的事,但我宁可俗。”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4分)
(3)桂花有什么特点?(4分)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秃鹤的烦恼
曹文轩
秃鹤在读三年级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秃头。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村也不光就他一个人是秃子,又或许是因为秃鹤还太小,想不起来自己该在意自己是个秃子。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bān)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醮了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事实上,秃鹤的头,是经常被人抚摸的。后来,秃鹤发现了孩子们喜欢摸他的头,就把自己的头看得珍贵了,不再由着他们想摸就摸了。如果有人偷偷摸了他的头,他就会立即掉过头去判断,见是一个比他弱小的,他就会追过去让那个人在后背上吃一拳;见是一个比他有力的,他就会骂一声。有人一定要摸,那也可以,但得付秃鹤一点东西:要么是一块糖,要么是将橡皮或铅笔借他用半天。桑桑用一根断了的格尺,就换得了两次的抚摸。那时,秃鹤将头很乖巧地低下来,放在了桑桑的眼前,桑桑伸出手去摸着,秃鹤就会数道:“一回了……”桑桑觉得秃鹤的头,跟他在河边摸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
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人再喊他秃鹤,他就不再答应了,并且,谁也不能再用东西换得一摸。
秃鹤不再快活了。那天下大雨,秃鹤没打雨伞就上学来了。天虽下雨,但天色并不暗,因此,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红油纸伞的纸月与香椿,就闪在了道旁,让秃鹤走过去。秃鹤感觉到了,这两个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红油纸伞下正注视着他的头,他从她们身边走了过去。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秃鹤低着头往学校走去,但他没有走进教室,而是走到了河边那片竹林里。
他感到有点凉了,但直到上完一节课,他才抖抖索索地走向教室。
【1】默读短文,秃鹤对自己秃头的心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_____→_____→不再快活了
【2】从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桑桑觉得秃鹤的头,跟他在河边摸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
_____
②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
_____
【3】默读文章划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一说秃鹤为什么会“抖抖索索”,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_____
【4】下列选项最符合本文主题的一项是
A. 同学们对秃鹤的秃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表扬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B. 我们身边的每个同学每个师长都有自己的缺点或缺陷,作者要呼吁大家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以貌取人,懂得保护他人的自尊。
C. 对文中秃鹤同学的丑恶行为进行无情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欺凌同学这种校园不和谐现象的极度愤怒。
D. 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和不可碰触的一点,如果碰触到一点,那人就会爆发。
【5】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对《草房子》第二章里的主人公纸月的一段评论。读了短文,请你也给秃鹤写一则评论(60字左右)。
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家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行动中,我体验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力量。
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珍珠鸟(节选)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近义词:干脆(______) 调皮(______)
反义词:粗糙(______) 敌对(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并模仿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句话。
(1)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______)
(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胆子大了”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来刻画蔺相如,突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秦王为什么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走了?______(多选)
A.因为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
B.因为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C.因为秦王爱惜人才。
D.因为秦王不敢招惹蔺相如。
20、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没有任何反应。(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早上,我走进教室。
我放下书包。
我认真地做值日。
22、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体现牛郎和牛关系亲密。
虽然哥嫂对牛郎很不好,可是牛用温和的眼神看着牛郎,有时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1)虽然没人听牛郎哼曲儿,可是牛 ____________
(2)虽然没人听牛郎说的话,可是牛 ____________
23、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早餐桌上那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上学路上那一句温暖的嘱托,生病时为你忙碌的身影……请你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成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规范;题目自拟;350个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