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不当的一项(       

A.悠然自得:夕阳西下,工作了一天的太阳,带着疲惫的身躯沉沉地从山头坠下去。

B.心旷神怡:秋天的暖阳轻轻地洒满大地,天高了,地阔了,行走在天地之间,心欢快地跳跃着,感觉浑身充满精气神。

C.面面相觑:奶奶说月上有棵桂树,弄得我们一群孩子瞪大眼睛,你望着我,我望着你。

D.负荆请罪:特朗普防治新冠肺炎不力,他应该诚心向美国人民道歉,更应该主动请求世卫组织的责罚。

2、对下列词语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 端详仔细地看;窥探暗中察看

B.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绘声绘色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C.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比喻动作和事情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范;凶相毕露凶恶的相貌毕竟没有暴露出来。

3、下面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mòu)  便pián)宜 不可计shǔ

B.)妒 jiào)母  硕果lěi)累

C.tuí)败  jūn)裂  玲珑)透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提示,请自选一首爱国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______十足 ②______声色

③美中____________

(1)教练虽然看到场上的形势对自己的队员不利,但他仍_____地站在场边,注视着场上的一切。

(2)八月的桂花_____,令人陶醉其中。

(3)虽然山上的枫叶已经变得通红,但___的是天气有点冷,因此游人不是很多。

(4)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fēn fù lí míng bēng tā kù shǔ yǐn b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最后一节中的“紫荆”指代的是(   )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暗示香港回归后(   )

 

8、名句默写。

(1)《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们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合不得随便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得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写出短文中的词语。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

(2)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忘记。 ( )

(3)做事很有条理,思路清晰。 ( )

(4)得到的利益很大。 ( )

(5)经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2】鲁迅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的书“历久常新”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看到“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你有何感想?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鸟的天堂》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ǔ shù)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请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读音,在其下面用“ ”标出。

【2】下列与“不可计数”相近的词语有(        

A.不计其数

B.如数家珍

C.区区可数

D.数不胜数

【3】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4】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上文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 )

(2)前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傍晚时分静态的大榕树很茂盛、很美。( )

(3)后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鸟儿们休息的情景。( )

(4)朗读后两段时要由慢到快,语调应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通过轻快的节奏突出鸟的自由和欢乐。( )

【5】第三自然中,作者用“起初……后来……接着……”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变化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请你也用上这些词语尝试描写一段景物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题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内容或表达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文中标“ ”的句子,提出两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注:不要提单纯的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笑”,请你再写4个表示笑的四字词、诗句或俗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仿写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跟着自信走

我只身来到瑞士山区的游览胜地度假。下午两点钟,安顿好住宿后,我迫不及待的走出旅馆,顺着林间小道向前走。山苍苍,林莽莽,天蓝蓝,雪皑皑。一轮边缘清晰得可用刀子切割的红日,悬挂在山顶上方。我领略着旖旎的自然风光,赞叹造化钟灵毓秀。不知不觉已是四点,该回头了。我猛然收住脚步:糟糕,迷路了!

岔道上走来一对青年男女,八成是度蜜月的新婚夫妇。我正考虑向他们问个路,或干脆跟他们一块走,不知为啥,我忍住了已到舌尖的话,却悄悄扬起头,挺挺胸,脸上装扮出若无其事的自信来,转身,踏上归途。我努力在大脑记忆库里搜索每一个模糊的信息,睁大眼睛辨认岔路口每一个似是而非的标记,不时还用眼角瞟一瞟十多米远的那对年轻人——他们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走在我身后。我更自信了:没错,就是这条道!我走的从容而潇洒,沉着又坚毅。

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终于看到了旅馆的红屋顶,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晚上,坐在流淌着蜜也似的灯光的小酒吧里,我享受着第一次历险后的惬意。

1从短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

3用“迫不及待”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去哪度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更加自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享受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要是你迷路,你会选择怎么做?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一路“象”北

①最近,十几头北迁亚洲象成为新晋“网红”。它们一路造访云南普洱、红河、玉溪等地的“行踪”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②从跟踪报道亚洲象五六年的经验看,此次亚洲象北迁,不管对它们自己,还是对沿线群众,都是一次危险的闯入。

③野象远看很萌,近了却很猛。野象与圈养象间的差异,相似于狼与狗的差别。正如宠物狗可爱,可换做野狼就会带来安全隐患。野象出没事关群众生命安全,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安全感。100米内遇到野象攻击,人类生存几率渺茫。在野象活动区大象伤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仅2013年到2019年,亚洲象就造成41人死亡、32人受伤。从这个角度看,亚洲象北迁需要人类社会密切关注。

④让野象回家,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要看到,投喂引导效果不理想,活捕难度巨大,麻醉容易致死,激怒野象可能会误伤工作人员,“劝返”亚洲象并不容易。目前能做的,就是给一线处置人员更多耐心,择机干预引导,同时让野象经过区域的群众加倍小心、关注预警、主动避让。“盯住象”“管住人”,才能更好保护野象,更好保护群众。

⑤作为越来越多野象走出保护区的缩影,此次北迁恰恰说明保护措施的严格执行。据调查,由于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区森林郁闭度提高,导致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演变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使得象群开始到保护区外取食。而保护区外,农田村庄里五米、甘蔗等更可口的农作物吸引着象群频繁进入取食,产生了依赖,食性也发生了改变。

⑥某种意义上,此次大象北迁也折射出人象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时,野象仅偏居云南一隅(yú)。由于非法捕杀等原因,国内种群最低时仅刺不足200头。经过近几十年的严格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有明显增长。无论是此次监测预警人员的_________,还是居民对野象“闯祸”的_________,都折射出中国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

⑦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保护好象,绘制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1】第③自然段中两处划横线的句子均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需要在野象出没的地区设立一块警示牌,你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自然段,请简要概括野象走出保护区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⑥自然段,以下哪组词语适合填写在横线上(   

A.宽大包容      东躲西藏

B.通宵达旦      宽大包容

C.毫不畏惧      心惊胆战

D.胸有成竹      手忙脚乱

【4】“让野象回家,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中带点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是指让野象回家,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后阅读量很快达到10万+,以下哪一选项是本文传递的主要观点(   

A.野象远看很萌,近了却很猛。

B.作为越来越多野象走出保护区的缩影,此次北迁说明保护措施的严格执行。

C.大象北迁也折射出人象关系的变化。

D.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保护好象,绘制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6】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认为大象北迁“边吃边逛”非常有意思,你赞同吗?结合上文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1这两句话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其中描写蔺相如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请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指出下面各句分别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作比较 ④打比方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____

(2)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_____

(3)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____

(4)鲸呼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____

3说说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开头提到大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片段阅读,完成练习。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本片段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作者是____

【2】把文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

莫不是——( )                 故此——( )

如今——( )                      登时——( )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吗?(至少写3个)

____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____,这一自然段通过严监生的____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____的守财奴形象。

17、林天和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资料,需要齐心协力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交区域需水三箱,哪位老板可前往?俺这过不去的能做什么?我有7箱水、7箱饮料,随时可送!我这里有肉夹馍,有吃的我安排!俺家有饺子,需要提前说!我们折扣仓有消毒湿巾,我送!……

材料一主要讲了: ______

这不是什么大型点餐现场,这是即墨疫情发生后“环秀餐饮为防疫助力”群里出现的对话。这个群里的成员都是干餐饮的小老板,只要某个地点出现物资需求,总有人挺身而出,有的老板为了能帮上忙,搬到了店里居住。

材料二:从 9 月 12 日晚上开始,利群即墨商厦总经理胡培峰的手机就成为了热线电话。他和同事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招募启事,面向即墨招募有政府发放通行证的司机。抗疫紧要关头,这则小小的招募启事刷爆了利群员工的朋友圈,不到24小时就接到了500多个报名电话,志愿者的加入极大缓解了利群物流配送的压力。

材料三:作为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仇吉珊勇于担当,不畏险难,危险的工作抢着干,总是冲在防疫最前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他和负责疫情流调工作的战友们,24小时坚守岗位,守护墨城平安。300平米空间里一天走出两万多步,电话不断,手机基本处于发热状态,4天只睡了4个小时……他舍小家顾大家,是即墨疾控“守夜人”。材料三主要讲了: ______

【1】快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你读到的主要意思,填在后边的批注框里。

【2】如果你符合材料二中“招募启事”的要求,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是抗疫人员的真实写照,请介绍一个你身边的“抗疫英雄”: 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片段一

①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②……

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④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⑥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⑦“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⑧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⑨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片段二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

③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④……

⑤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⑥……醒来,枕边一片湿。

【1】片段一选自____(作者)写的《慈母情深》,片段二选自吴冠中写的《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

片段一中“鼻子一酸”的原因是____

片段二中“感到十分心酸”的原因是____

【3】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____

【4】片段一的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片段二的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联系选文开头,你发现两篇课文结尾有什么特点?____(A.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B.故事没有写完)。

19、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甲】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乙】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甲】段是对榕树的___________(填“静态”或“动态”)描写。

【2】“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一是______二是画横线的句子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花园

1.改成双重否定句:我的时装展推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父亲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做花生一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激励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运用了先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大拇指___________的特点,再_____________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惩治了官绅。 西门豹教育了百姓。(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门豹对巫婆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这姑娘不漂亮。”(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找出一些记录自己成长的物品,挑选出最特别的一件,写一写它背后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