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斩(zǎn)断 凯(kǎi)歌 沉甸(diàn)甸
B.日寇(kè) 直奔(bèn) 传(chuán)递
C.发酵(jiào) 岂(qǐ)敢 参差(cī)不齐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逸(yì) 奉(fènɡ)命 B.筛(sāi)子 杀菌(jūn)
C.开辟(bì) 绰绰(chuò) D.龟(ɡuī)裂 嫉(jí)妒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B.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C.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D.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4、给片段加标点。
一位诗人走到老人跟前 俯下身子问道 老人家 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听到有人询问 老人先是一愣 接着长叹一声 说 我 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 诗人听了 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之前加了一句话 春天到了 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 说 这够你吃一顿饭了
5、积累运用
1.那雪白的蓑毛,那_________,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
2.通过两个月的学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___________的蔺相如;__________的牛郎;_________的守岛战士。这些人身上的美好品质让人敬佩。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要么……要么…… 不管……都……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宁可……也不……
(1)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2)( )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 )没有成功。
(3)( )明天下雨,我们(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 )石块有多重,小草( )要从下面钻出来。
(5)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6)他干的活计( )速度快,( )质量好。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 ) 赞美( )
庞大( ) 坚强( )
8、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yín màn yán bīng báo wēi yí fǔ làn
( ) ( ) ( ) ( ) ( )
jiān rèn zhēng áo jū gōng tuī jiàn ào nǎo
( ) ( ) ( ) ( ) ( )
9、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文中照应题目的句子是哪句?用“_____”画出。
【2】从“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这样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回答时用上“要想……就得……”)
【3】请你想象一下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10、课外阅读。
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希望通过这种“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
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
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
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看到了齐白石的那幅画,并当即让画展负责人将其移到展厅的最中央,与自己的《奔马图》并列挂在一起。
接着,他还亲自提笔将《虾趣》图的标价从8元改为80元,并在一旁注上“徐悲鸿标价”五个字,该画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场最高价,比徐悲鸿的那幅画的标价还要高出10元,此举流传出去以后,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声名鹊起,重新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受到鼓舞的齐白石也因此坚定了创新之路,最终成为泰斗级的画坛大师。
与“同行是冤家”以及“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传统人情观相比,徐悲鸿这种自降作品价格,以让位和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的品质,令人佩服,可谓德艺双馨。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2】齐白石在57岁时有什么想法?遇到了什么阻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齐白石的画改变画风后被人们说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真成了画界的笑话。(______)
②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______)
③齐白石的《奔马图》和徐悲鸿的《虾趣》挂在了中央醒目位置,说明徐悲鸿对老画家的认可和鼓励。(______)
【4】对徐悲鸿标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徐悲鸿为了证明自己是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让大家了解自己这个刚刚走马上任的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权力和地位。
B.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声名鹊起,重新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C.徐悲鸿为了让位和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
11、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 )明白( ) 那位助手赶忙说 ( ) 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竭尽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辞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3自然段补充标点符号。
【3】认真读画“ ”的句子,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1)第一个“蜡”是指苏格拉底的生命,第二个“蜡”是指( )。
(2)“很温顺很尊重”说明助手是一个( )( )的人。
【4】文中两次写道苏格拉底笑了笑,不再说话。当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
A. 希望助手尽快走遍全国,找遍五湖四海。
B. 对助手的表现很满意。
C. 对助手的表现很失望。
【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最后一段话,你是否读懂了苏格拉底的话?把你受到的启示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我能行。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己。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满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更加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而我家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风儿在微拂着庄稼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牵挂。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飘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无法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纱薄翼: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千里寄乡思”,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 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13、趣味故事: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练习。
聂耳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
聂耳很聪明,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里穷,他上不起音乐学院,就把冬衣买了,买了一把小提琴自己练。聂耳拉小提琴常常入迷,忘了周围发生的一切。有一天,他在河边练琴,天阴沉沉的,一会儿就下起了小雨。聂耳全神贯注地拉着小提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悠扬的琴声透过蒙蒙细雨,飘荡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都被吸引住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拉琴。
后来,聂耳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1931年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聂耳万分气氛,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战斗的歌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很快传遍了全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1.用“”画出第二段的段意。
2.解释下列词语。
(1)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聂耳写的最有名的曲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支曲子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后来被定为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请简单介绍聂耳。
15、阅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洪教头(1)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2)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3),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4)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
(1)A、脑 B、恼 ( ) (2)A、拔 B、拨 ( )
(3)A、汹汹 B、凶凶 ( ) (4)A、错 B、措 ( )
【2】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把火烧天:文中指火烧得很旺。
B. 措手不及:因没有准备,来不及应对。
C. 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3】林冲在与洪教头交战之时并不急于________,而是“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往后一退”沉着地________,等待时机;看他“脚步已乱”时,________,只是巧妙地“抡起棒一扫”便大获全胜,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势,读来令人感觉回肠荡气,佩服至极,充分表现了林冲________的特点。( )
A. 应对;出手;变守为攻;机智沉稳但不勇猛
B. 应对;出手;变守为攻;机智沉稳而不失勇猛
C. 出手;应对;变守为攻;机智沉稳而又不失勇猛
【4】“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这句简捷传神地写出了洪教头的________。( )
A. 目中无人 B. 机智勇猛 C. 机智沉稳
16、课内阅读。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那歌声真好听。
【1】选文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 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是对鸟儿的 _____(动态/静态)描写,用“大”和“小”写出了鸟的形态,用“花的”和“黑的”写出了鸟的 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鸟的 _____之情。
【4】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请你为保护鸟儿写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鱼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子,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无遮无拦”的“拦”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无( )无( ) 无( )无( )。
【2】从片段中找出四字词语:形容声音大的词是(___________),形容数量多的词是(___________),请从所填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来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救”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我从小爱吃玉米, 玉米棒清脆可口。玉米粒又香又甜,多好吃啊!可我家没种玉米。每当看到伙伴们捧着玉米棒说笑的时候, 我总是扫兴地走开。几次下来,我终于产生了一个坏念头。
有一次,我悄悄地溜进了邻居家的玉米地,摘了个玉米,“哪个掰我家的玉米? ”冷不防一个声音传来,我看到邻居那怒气冲冲的脸,拼命地往家里跑……
从那以后,伙伴们骂我“小偷”。我感到羞愧,抬不起头来,我咬着那个偷来的玉米,怎么也不觉得甜,心里只有苦楚。
第二年 我自己翻了一块地 向邻居讨了几十粒玉米籽儿全部种下 每天给它们浇水 还锄草 除虫 精心地照料着 我要重新抬起头来 希望全在这玉米上了 我心里常默默地说 玉米 玉米 快点长吧
玉米成熟了,我轻轻地掰下玉米棒,第一次吃着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玉米,觉得它是那样的甜, 那样的香。我把玉米郑重地送到每个人手中,他们都称赞我。小妹妹高兴地喊着:“真甜。”大家都说:“真甜。”我心里甜滋滋的,眼里充满了幸福的泪水。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骂我“小偷”。我从劳动中品尝到了最大的甜头。
劳动,它能使你获得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愿每个人都能从辛勤的劳动中品尝到甘甜。
【1】给短文加上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第 4 自然段加上标点。
【3】“ 我从劳动中品尝到了最大的甜头。”你认为这个“ 最大的甜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认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用你生活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丑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事与愿违:________
庆幸:________
(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20、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很悲痛。(改为反问句)
(2)毛泽东一天没说话,只是吸烟。(扩句)
22、词句段运用。
(1)说发现。读例句,发现了什么秘方呢?用符号勾画或句末批注出来。
①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就是用纯金铸成。
②两边的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道看哪一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语境。夕阳红,群鸟飞过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表达。用你发现的写作秘方,把你想象的场景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天地。
题目:____________的启示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等。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实感受。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