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允诺 讯期 称赞 赤道
B.俯冲 搭乘 崩塌 漫游
C.繁植 奉命 松鼠 飘浮
D.酷署 报考 闲逸 照耀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富丽堂皇(盛大)
B.少年强则国强(那么)
C.不拘一格(拘束)
D.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果实累累 面面相觑 攻无不刻 默而识之
B.应接不霞 呼啸而过 协调有序 狂风怒号
C.地履其黄 不可估量 兴亡盛哀 一如即往
D.浮想联翩 绝口不提 索然无味 别出心裁
4、细心拼读音节,规范书写词语。
读万卷书,有bù kě gū liang( )的价值。克服lǎn duò( ),消除迷惑,求学之路如追逐wǎn xiá( ),越近,越绚烂。行万里路,有不计其数的见闻。màn yóu( )天南海北,bǎo lǎn( )风景名胜,探索之路如黎明破晓,越亮,越清晰。
5、运用积累的词语填空。
面对一本好书,我真是______,连吃饭也手不释卷。有时候做着其他事情时,脑海中不由得就开始______,人物的悲欢离合更是让我______。这些故事一次次就像______一样,吸引着我,令我______。啊!好书真不愧是作家______的创作后______我们少年儿童的最佳礼物。
6、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造句。
身临其(______) 引人入(______)
专心(______)志 终(______)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时候,题目中的“将”指的是_____,“相”指的是_______。
2.文中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8、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_______灭(huǐ) _______量(ɡū) _______堂(diàn)
饱_______(lǎn) _______界(jìnɡ) _______伟(hónɡ)
_______代(tánɡ) _______进(chuǎnɡ) _______统(tǒnɡ)
_______毁(xiāo) _______命(fènɡ) 众星______月(gǒng)
金碧______________(huī huáng) 武_______春*(línɡ)
9、阅读。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于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脖子,“哦!哦!”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______ 贪心——______
【2】“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这里的“讯号”指的是( )
A.梧桐叶
B.凉风
C.枫叶
【3】“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秋天向我们表示它无限的热情。
B.山谷里的枫树叶子喝了酒之后会慢慢变红。
C.山谷里的枫树叶子在秋天非常红。
【4】短文第3自然段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请用“﹏﹏﹏”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0、课外阅读。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③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④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眼里充满了欢喜。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⑤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经常会一边忙着手里的家务活,一边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⑥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
⑦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⑧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有改动)
【1】引用俗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更有生活气息。请结合语境,推想下列俗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竿子打不到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②—⑤段分别写了哪几个场景,再结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中的具体细节,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读读第③段内容,具体说说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与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相呼应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对比这两处描写,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什么以“窗前的母亲”为题?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太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⑪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⑫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⑬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⑭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⑮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⑯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段后横线上。
【3】说说第⑬段两个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⑭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6】这节作文课失败了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起酸来,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就张了张嘴.....
清晨,将军离开了无名岛。驶出海面好远,他忽然让快艇又绕回到无名岛的南边。这时,他看到那片雄鸡形的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无名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文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话没说完或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2】对文段中画“一”的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很久没有吃过蔬菜了,见到有蔬菜吃很高兴。
B.将军让战士们尝尝鲜。
C.将军的良苦用心战士们理解了,因此默默接受了将军的好意。
【3】将军的军礼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几句赞美的话,送给这些可爱的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边红星小学元旦晚会海报,回答问题。
【1】红星小学元旦晚会的举行时间是________。
【2】宣传语“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中“正能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设计一条元旦晚会的宣传语,你会写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④自然段划“﹏﹏﹏”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选文中介绍了桂花带给“我”的哪些美好回忆,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第①段画直线句子描写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灰尘的旅行
高士其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运动。
我们周围的空气,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郊野,从平地到高山,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它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从百叶窗的隙缝里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固然也可以看得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就是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科学家测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城市街道上的空气,每立方厘米大约有10万粒以上的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立方厘米大约有1000多粒灰尘;在旷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要多得多。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地的岩石的碎屑,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还有人工的灰尘,主要是来自烟囱的烟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陶瓷厂、锯木厂、纺织厂、面粉厂等,这些工厂都是灰尘的制造所。
除了无机的灰尘外,还有有机的灰尘。有机的灰尘来自生物的家乡。有的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等,还有各种细菌和病毒。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皮屑、毛发、鸟羽、蝉翼、虫卵、蛹壳等,还有人畜的粪便。
有许多种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自从有机物加入灰尘的队伍后,这种危害就更加严重了。
灰尘的旅行,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呢?
它们不但把我们的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手上和脸上的皮肤。它们落到车床内部,会使机器的光滑部分磨坏;它们停留在汽缸里面,会使内燃机的活塞发生阻碍;它们还会毁坏我们的工业成品,把它们变成废品。这些还是小事。灰尘里面还夹杂着病菌和病毒,它们是人体健康的最危险的敌人。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伤,从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如果灰尘里边混进了结核杆菌,那就更危险了。所以必须禁止随地吐痰。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还会腐蚀我们的皮肤。花粉的灰尘会使人得哮喘病。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这是严重的事故,必须严加防范。
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我们要把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车喷洒街道,把城市和工业区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一切生产过程和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 (有删改)
【1】阅读本文我的用时约为__________分钟。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题目“灰尘的旅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对第一至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周围,灰尘几乎无处不在。
B.灰尘可以随着空气运动。
C.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
【3】阅读时,关注一些关键句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关注文中的问句,然后借助它们概括段落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至七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第八至十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写在括号里。
(1)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立方厘米大约有1000多粒灰尘。_________
(2)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还会腐蚀我们的皮肤。花粉的灰尘会使人得哮喘病。_______
(3)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就是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_________
【5】如何控制灰尘的旅行?请在文中找出答案画上横线。
17、课外阅读
少年王冕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小时候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一天,王冕对母亲说:“娘,我在学堂里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 王冕是个既懂事又不怕辛苦的孩子。
B. 王冕的母亲不喜欢他,才让他去放牛。
C. 王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2】从哪些内容能看出王冕孝顺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亮。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点,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包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下课,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现在穆老师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每当我看到穆老师,总要先看看她的眼睛,看看她对我说些什么。
【1】穆老师的眼睛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中描述心理活动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憾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这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通读全文“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联系上下文,想想此时男孩会想些什么?写在下面横线处。(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21、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具体描述几个事例的表现来突出情景特点。
六月一日,校园真热闹。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写出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把事物比作人来描写情景。
清晨,无数雪花在空中飘扬,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写出语句的主要意思。
例: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数据传输速度可达每秒10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10倍以上。举例来说,一部1G的电影可在4秒之内下载完成。
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习作一:
博物馆包罗万象,令人神往。其实,童年也是一座博物馆,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那里有难忘的人、事、物、景……请选择“童年博物馆”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把内容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二:博物馆奇妙夜
夜幕降临,博物馆里逐渐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墙壁上钟摆的嘀嗒声。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接下来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把内容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