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卉、蕊、芋、藕”按音序排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卉 藕 蕊 芋

B.藕 卉 蕊 芋

C.卉 蕊 藕 芋

2、下面哪个词语或成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一本好书须要深入地研读,切不可( )

A.不甚了了

B.浅尝辄止

C.寻根问底

D.熟能生巧

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重叠 均匀 选择 住址

B.操场 根经 虎牙 瞧见

C.茂盛 触脚 悲惨 很心

D.尖利 即然 佩服 牢固

4、下面动物找错了家的一项是( )

A.狗——窝

B.猪——圈

C.鼠——巢

D.马——厩

5、结合课文内容,给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意思是(  )

A. 这棵大榕树上鸟很多。

B. 鸟儿生活很自由。

C. 榕树很大。

D. 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深深赞美,大榕树是鸟儿的乐园。

6、声母都相同的正确选项是(            

A.卵 赖 囊

B.凿 揍 遭

C.芹 绩 掘

7、下面的注释中错误的一项是

A.信然:的确如此。

B.竞走:跑步。

C.但使:只要。

D.沙场:战场。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 (________________

②不胡马度阴山:(________________

③葡萄美酒夜光杯: (________________

④醉卧沙场君莫笑: 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前两句共写了八件事物:

(2)这八件事物分别从————觉、————觉、————觉写的,八件事物颜色、形状各异,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痛恨南朝; B.替统治者担忧。

C.反对修建佛寺。   D.忧国忧民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第2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介绍松树的_________特点,赞美了松树___________的高尚风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11、课内阅读。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1】“通情达理”在选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老师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表现了“我”此时_______的心情。

【3】从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我”表演的内容十分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菊花

有人喜欢牡丹,有人喜欢荷花,也有人喜欢月季,而我却喜欢不畏严寒的菊花。它虽然没有牡丹花的雍荣华贵,没有荷花的亭亭玉立,也没有月季花的婀娜多姿,可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顽强不屈。

深秋,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开放,开得那么旺盛。青枝碧叶,浓绿浓绿的,绿得像一株夏日里的小树。黄澄澄的花,仿佛是一束焰火;那无数金灿灿的丝状的花瓣,像豆芽,像松针,像少女美丽的卷发,一丝丝往里卷曲着,打着卷儿,拧着劲儿。

花一开,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的芳香使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感到轻松;它的芳香让严寒中的人们感到暖意。

我爱菊花!因为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的品格给人们力量。

【1】从短文中选词语填空。

  )的牡丹   )的荷花

  )的月季   )的菊花

  )的花瓣   )的清香

【2】分别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文中把黄澄澄的菊花比作(

把丝状的菊花瓣比作(

【4】为什么爱菊花?

 

13、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cuī cù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芯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耽误了,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了。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

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bì nàn,还有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1】在文中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看拼音,写词语。

cuī cù(______       bì nàn(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真万确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4】“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这句中的“这个消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猎人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小学时的故事

我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匆匆》。

讲完后,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念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还对这两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有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下来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神情沮丧地低着头。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

我仍低着头,不吭声。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哪,就让背。”说着,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而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

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来激励自己。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文。

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文章内容简单讲了一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详细地讲。

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文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些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了。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文中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浮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文章了。

老师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

以后,课文越学越多,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长。老师让我们背的都是名篇。

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现在,我还能背诵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这些课文能瞬间把我带回到小学的语文课堂上。

【1】背《匆匆》时,“我”为什么背不出来(  )

A.“我”很愚钝。

B.课文太长了。

C.课文很难懂。

D.“我”没有用心去背。

【2】《桃花源记》写了什么内容(  )

A.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B.武陵人捕鱼的过程。

C.捕鱼人迷路的事情。

D.桃花盛开的美丽场景。

【3】“我听着很新鲜”中“新鲜”的意思是(  )

A.刚出现的。

B.新奇的。

C.未曾变质的。

D.刚生产出来的。

【4】“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来激励自己。”猜想“我”会怎么激励自己?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我”平时多下功夫,就会背课文。

B.不管多难背的课文,只要在妈妈身边,“我”就会背。

C.妈妈能把难懂的古文背下来,“我”只要用心也会背。

D.背课文没什么了不起的,多读几遍,不就会背了吗?

【5】对文中“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

B.说明了精读可以促进独立思考。

C.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

D.书只要读一百遍,就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6】你喜欢文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我”觉得《匆匆》的作者写得真好,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文章的结尾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这是一个________ 句。

(2)眼睛看,耳朵听,用心想,就能准确生动的表达

例如:蟋蟀的住宅——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树叶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爬山虎,牵牛花,紫藤都是可供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堪称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题西林壁》的作者生活的时代是四川眉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病句。

①教室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川、河流、森林把朝霞染得一片通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姑姑买了香蕉、梨子、茄子、苦瓜等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修改病句。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2).缩句。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生活与表达。

有人喜欢在繁华的城市里生活,有人则喜欢住在宁静的乡村。你喜欢乡村还是城市的生活?根据你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喜欢城市或者乡村的理由,写出你在那里生活感受到的乐趣。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