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央军委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就是以“核反击”为主要任务的(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D.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

2、香港岛是在哪一年被割走的(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3、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其标志是(       

A.中共二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共三大召开

D.改组国民党

4、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

B.范旭东

C.聂耳

D.荣德生

5、观察下图,中国占全球进出口额的比例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D.“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A.让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B.使市场不受任何制约

C.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7、“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8、与下图所示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9、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民主与科学”

C.“自强”“求富”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0、下列属于孙中山创立的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是(     

①强学会②保国会③兴中会④同盟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2、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材料说明(     

A.台湾回归是两岸民心所向

B.“九二共识”得到两岸人民认同

C.两岸“三通”给人民带来便利

D.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大陆

13、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1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5、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之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干部、著名的学者专家及民主人士等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 ,遭到斗争和迫害,有的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这些现象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践踏

B.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C.“走资派”夺取了政权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17、在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历史老师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如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八七会议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8、近代历史上最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国

 

19、洋务派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口号”是

A.自强 B.求富 C.制夷 D.变法

20、“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的华人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华罗庚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出和下列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A.   B. C.

A B C

 

22、背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          

23、( )-------1965年,我国在“(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4、《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________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_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5、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结果:________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窃取。

26、将下表空白处填写完整:

战争名称

不平等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7、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条约。

28、1895年,________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

29、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方面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______路。

30、下图是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894年,日本人在福州开办纺织、印刷等数十家工厂,大量产品倾销市场,导致当地手工业作坊纷纷倒闭。以上场景是否符合史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32、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33、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时间。列举两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材料二   那天,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岁,最年轻的19年,平均年龄28岁。

材料三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已经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2)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会议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简析这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请列举三个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

(4)毛泽东说的“已经完成”的“革命”是指什么?材料三中毛泽东运用了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