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内容与“人民公社”无关
A. “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
B.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C. “人民公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D. “人民公社”的兴办,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刊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时务报》
②《申报》
③《民报》
④《新青年》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4、下列不属于三大改造内容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手工业合作化
C. 公私合营
D. 包产到户
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
B.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C.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D.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
6、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大连 B.北海 C.深圳 D.上海
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8、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80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手工生产的进步
9、2012年,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鲁迅
B.莫言
C.余秋雨
D.贾平凹
10、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新四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11、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一步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A.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C. 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D.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3、学习历史需要掌握准确的史实。下列史实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同时进行
C.中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
D.中国从1949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4、我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所有权属于
A.国家 B.地主 C.集体 D.农民
15、“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010,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6、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哪个人物不属于这一时期的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雷锋
D. 黄继光
17、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 )
A. 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改革开放和政治改革 D. 文化大革命和人民生产合作社
18、中共八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当时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大跃进 D. 抗美援朝
1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这一科学称谓是在(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20、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华国锋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1、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4、行:
(1)交通条件 很落后。
(2)铁路、____、________、水运和地下轨道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运输网。
25、“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7、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8、对外开放的格局:(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29、中共十六大将“________”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中共________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0、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__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一制度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以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外交成就篇)
(3)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篇)
(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名称?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他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2、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4、“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在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官办钢铁企业 汉阳铁厂1890年
材料二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什么运动实施的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这是在中国发生的哪个运动中颁布的法令?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哪一政党提出的?
(4)上述材料中提到的这些举措或政治纲领都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