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和著作搭配不准确的一项是()
A.黄兴 ----《警世钟》 B.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邹容 ----《革命军》 D.陈天华----《猛回头》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民族英雄是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
3、下列关于《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容登载了国家的政治大事
B.由英国人创办
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
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4、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发动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5、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本主义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基本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7、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1954年颁布的()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曾两次率军在雅克萨打败沙俄的是。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9、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B. 红军长征前
C. 重庆谈判前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0、下侧材料可用于说明土地改革的(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11、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12、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两汉时期 C.隋朝 D.唐朝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为封建落后的古老中国带来无限生机的“风雷”。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和西征
C.天京事变
D.天京的沦陷
14、“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柳条湖事件
B.中国扣押日本船只
C.中国抵制日货
D.一个日本兵失踪
16、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B.“民主”和“科学”
C.“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D.“新道德”和“新文学”
17、“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1949年奋斗了28年的不朽的革命业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工农武装割据
D.中共七大
18、“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蒋介石
B.周恩来
C.叶挺
D.张学良
19、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 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籼型杂交水稻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C.人民公社化 籼型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籼型杂交水稻
20、湖南、湖北战场是北伐主战场,北伐军在此消灭的军阀是( )
A.孙传芳
B.张作霖
C.袁世凯
D.吴佩孚
21、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
22、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______。
23、我国的“一五”建设硕果累累。
(1)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工厂是______。
(2)我国建成的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______。
(3)我国修建了川藏、______、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4、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2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提出“____________”伟大构想。1997年,______回归祖国。
26、(题文)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__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________战争的胜利、维护___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
27、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_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__,引起国共摩擦。
28、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_______。
2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中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30、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______和厦门。1988年,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中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31、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每年的哪个节日与五四运动有关?
32、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了哪五大军种。
3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后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得过于急骤,但却是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和方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根据材料,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
(2)你是否赞同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