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历史老师在讲授一次大会时,利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由下面表格内容看出这次大会是
背景 |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
时间、地点 | 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
主要 内容 |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意义 | 大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年平均增长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
5、“金沙水拍云崖暖”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云南境内的哪一重大军事活动
A.渡过金沙江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6、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C.“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7、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也被划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B.实行完全自主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C.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实行高度自治,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8、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主张经济平均,另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其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明定国是诏书》
D.《海国图志》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成功,本质上是中国道路的成功。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资本主义改良道路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阶级成分 | 1950年 | 1953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11、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场会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里的“会议”指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八大 D. 党的十九大
13、《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A.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4、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
C.“双百”方针
D.“科教兴国”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该宪法颁布于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16、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全国一大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17、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确立了哪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 马列主义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18、为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许多优惠政策 ②给与人员、资金、技术支持
③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④进行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初 21世纪初
鱼雷快艇 火炮护卫舰 大型导弹驱逐舰 新型战略核潜艇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強
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20、“同文同宗本同根,骨肉别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现自由贸易
D.实现祖国统一
21、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5、“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了铁人_____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26、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27、“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
(2)“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3)“人民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
28、《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_______会上制定的.
30、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树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1)材料一中,上世纪50年代农民分到田地和农具是由于当时开展了哪一运动?这运动的开展依据的是哪一部法令?
(2)根据材料二,这一运动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