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乐平时喜欢打听别人的小秘密并到处传播。有人提醒他这样做可能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啊!”你应该告诉乐乐( )
①诚实与隐私是互相矛盾的②遵守法律,无视伦理原则
③权衡利弊,运用诚信智慧④恪守诚实,尊重他人隐私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漫画,下列对漫画中吸烟男子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这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无权干涉②没有做到文明有礼、尊重他人
③这是不自律、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④无视禁烟规定和他人健康,应受到罚金处罚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角色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定位,有关系就有角色,有角色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责任”永远和“角色”相伴随。下列“角色”没有正确担当“责任”的是( )
A.作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
B.作为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
C.作为游客,要保护名胜古迹
D.作为朋友,要讲“哥们儿义气”
4、关于国家安全,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安全仅指国家主权、领土不受侵犯
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④国家安全与我们中学生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小文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社区的居民义务打扫卫生,帮助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文这样做( )
①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②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③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④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新修订的国旗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坏、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这条法律体现了( )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决不允许国家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以下说法中,前后搭配不当的是( )
①在社会生活中,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属于刑法
②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启示我们: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予保护,而且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③一般来说,凡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说明我国法律调整的范围要远远大于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
④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发——告诉我们在消费活动中,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当今世界,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抵制不良诱惑,做到健康、文明上网。下列情形中,属于健康、文明上网的有( )
①小刚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网吧独自与网友见面
②小丽上网查阅资料时,页面上忽然自动弹出一个网页,网页还提示:点击有大奖赠送。小丽马上关闭了这个网页
③小强周末玩游戏时发现电脑提示他“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他马上退出了游戏
④晓晓在网上用同学小花的名字发帖,说其他同学的坏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23年5月30日—31日,遵义市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在绥阳县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举行。从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到初中组、高中组、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共45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举办此类比赛有利于( )
①丰富知识,开阔视野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③体会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④掌握劳动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名言警句对应正确的是( )
名言 | 道德品质 |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平等待人 |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诚实守信 |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 | 尊重他人 |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欣赏他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志愿者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志愿服务之歌。对志愿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积极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B.倾力奉献社会,履行法定义务
C.自觉承担责任,收获物质回报
D.主动了解社会,遵守社会规则
12、小津一家围坐一起畅想新年愿望,我们愿望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发展。这是因为( )
A.国家利益高于人民利益,两者紧密相联
B.公民个人利益至上,国家必须保障实现
C.个人利益就是国家利益,依靠国家保障
D.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3、2022年9月23日,备受舆论关注的“唐山烧烤店打人案”,迎来一审判决。其中主犯陈某志犯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等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叁拾贰万元。以下对陈某志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违反民事法律,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违反行政法律,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法律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④违反刑事法律,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4、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副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1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下列同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小阳:只要不犯罪,一般违法没关系
②小梅:一般违法行为危害小,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③小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小鑫:这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自2023年4月苏丹发生武装冲突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周密组织撤侨行动,将1500余名同胞安全撤出战火纷飞的苏丹,在15个昼夜里演绎了一场现实版“万里归途”。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 )
①维护国家利益仅仅是政府的责任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
③党和政府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总体国家安全以军事安全为基础
B.一切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C.公民有拍照的权利,有权拍摄军事设施
D.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18、美国当代政治学家缪尔·亨廷顿说:“首要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④社会秩序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19、季布,汉朝人,从小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且十分重视承诺,在当地人中他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要运用诚信智慧,获取经济利益
②要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习近平主席强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 )
①国家主权、国家安全
②领土完整
③国家统一
④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 材料:一天,小张和小李一起去倒垃圾,为了上课不迟到,小张随手把垃圾倒在了“此处禁止倒垃圾”的地方。并对小李说:没事,今天值日的干部是我的哥们,不会查到我们。学校的这个规定是给其他同学看的,管不了我们。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张的言行进行辨析。
22、2022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以来的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和创新是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该编含6章、51条、近5000字,详细规定了一系列人格权保护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呵护和保障。看到这一新闻后,有同学认为:“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体现出我国高度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只要制定出完备的民法典,我国就能真正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点评。
23、2021年5月1日起,《郑州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增“骑行乘坐电动自行车应佩戴安全头盔'“驾驶非机动车禁止牵引动物、手持拨打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等管理内容。针对以上违章行为,郑州交警将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其中,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问题备受关注。为此,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说:“骑电动车戴不戴头盔,是我的自由,交警教育处罚就是多此一举。”请谈谈你的看法。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晚饭后,爸爸正在看《新闻联播》,明明想起今天电视台要播放《神奇宝贝》,于是马上抢过遥控器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门铃响了,明明开门一看。来的是爸爸同事,明明什么也没说,转头去看他的动画片。爸爸和叔叔谈话时,明明嫌吵,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
(1)请你找出明明哪些做法是不礼貌的?
(2)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具有什么作用呢?
25、材料:师生交往是学校交往的重要内容,为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兴城市某校组织开展一次师生交往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36.5%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或不敢与老师交谈、交往,23%的学生很少与老师交谈、交往,25%的学生觉得与老师没什么话可说,15.5%的学生能主动与老师交谈。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部分学生不敢主动与老师交往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与老师交往沟通?
26、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公布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效果立竿见影。那些“老赖”(经常欠债不还的人)不仅曝了光、丢了脸,还坐不了飞机、贷不了款,半年之内就有万名“老赖”主动还钱,这就是制度的威力。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老赖”失信这种行为有哪些不良的后果?(两个方面即可,4分)针对材料中这种现象,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
(2)写出你坚守诚信的一个典型事例及你的感受。(不少于40字,2分)
27、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因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材料:“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驾车人必须遵守的起码道德。可是近几年来,有的驾车人道德素质低下,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以至酒驾、醉驾等缺德的行为屡禁不止。有媒体认为,要想交通安全方面的违法现象有所下降,必须加强对市民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1)请你运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3分)
(2)材料一中高晓松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3)从道德和法律关系角度,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解决酒驾问题提一些合理化建议?(4分)
2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他服务人民,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1)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关爱他人呢?
(2)雷锋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