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海北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54年提出

B. 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 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3、“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请你判断习主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A. 周恩来 B. 焦裕禄 C. 雷锋 D. 王进喜

4、2013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干部深入学习了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这里的“创造精神’’体现在( )

A.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66年对应填写的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北伐战争开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文化大革命”开始

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7、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规章规定了党的行动指南,他们是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邓小平理论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⑤

8、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组建火箭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等表述。这篇报道关注的是

A. 中国国防的发展

B. 中国海军的强大

C. 中国陆军的改革

D. 中国空军的建立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材料中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于(     

A.1947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11、“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这里的“它”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设立浦东开发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修建了许多工程,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修建的

A.南水北调工程 B.三峡工程 C.武汉长江大桥 D.张吉怀高铁

1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也可能有市场

14、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 “浮夸风”现象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 五四运动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6、1983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城市。在改革试点中,重庆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对城市经济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7、中国出兵朝鲜最根本的原因是

A.美国敌视中国,对新中国不满

B.美国想称霸世界,中国对其构成威胁

C.中国是大国,应当发扬大国精神

D.美国侵略朝鲜对中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18、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事件发生于1978年的是(  )

①粉碎“四人帮” ②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④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A.国有企业 B.农村 C.私有企业 D.城市

20、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大幅上涨。这些变化说明(  )

A.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年,我国用 __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

2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的标志是________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_____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7年2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时间和性质: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25、“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________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现________,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基本方针:“________、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6、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④“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

④2021年6月,_____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

30、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为例,说说你在这一课中承担的任务,以及你是怎样参与的?

 

3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侵略朝鲜,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信息点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3)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3、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著名理论是什么?

(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用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重要命题,这一科学理论是什么?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又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什么科学论断?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请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过程拟定一个主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地,按其产量的多寡,分为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其目的是要建立天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毛泽东也考虑到了中国今后工业化和农村现存矛盾这两个因素。就国家工业化来说,毛泽东是这样认为的:国家工业化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就农村矛盾来说,毛泽东对这样一种情况看得很清楚:新中国建立后,就全国来说,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了,但是,在广大新解放区的农村,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这是一个矛盾。

——《建国初期毛泽东将何事称为“第二场决战”》

材料三 

材料四  大包干是“逼”出来的,一个“逼”字,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包干到户的大胆决断,也折射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无比艰辛。“千条计,万条策,不如大包干到户一剂药”。生产关系中,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调整,一下子就释放了强大的生产力,也在无意间撬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

——《中国40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纪略:大地为证》

(1)材料一的内容与哪一文件有关?它体现了哪一政权对农村土地问题的设想?这一“理想社会”能够实现吗?请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二场决战”指的是何事?这场“决战”有没有解决材料中所提出的两个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

(3)材料三中的图一反映了19531956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农业政策的实施?图二中,196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下降了,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包干到户”指的是哪一地区农民“首创”的哪项农村改革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