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恩施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所示的事件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2、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这成为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指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D. 中国重返联合国

3、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堪称中国近代史“百科全书”的报纸是

A.《大公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申报》

5、下列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及执政理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③“科学发展观”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6、《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B.农村土地所有制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7、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是

A. 创新

B. 绿色

C. 共享

D. 开放

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 改革开放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新发展理念

9、传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白纳沟时,让随行的百工艺人传授当地族人民耕耘播种,纺纱织毯等,使白纳沟各项工艺迅速发展,当地民谣说:“你有千能,我有自巧,倘无公主,谁传诀窍,”以上材料说明

A.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

B.唐朝人的生活习俗受到吐蕃影响

C.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D.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10、在实施“一五”计划的同时,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A.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C.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D.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

11、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 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12、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3、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全国人民欢庆澳门回归 B.全国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

C.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D.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局面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的创业年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追求的共同梦想是(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支援抗美援朝

C.巩固人民政权 D.推进改革开放

15、20世纪70—80年代,我国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实行对内改革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台湾自蔡英文执政以来,不接受“九二共识”,采取亲美路线,导致两岸关系发展陷入僵局。“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一国两制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和平共处

17、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深圳 B.海南 C.广州 D.上海

18、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向雷锋同志学习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9、近几年来,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而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B.人们喜欢绿颜色的食品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饮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     

A.洋务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C.维新变法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空军:

(1)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_____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______________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3、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5、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6、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27、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8、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9、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3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3、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某班以“建国后的中美关系”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加。

材料一: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来尼克松回忆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

(1)材料一反映出中美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