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贵港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对下图所示“营业分证”的解读,下列正确的是该证

A.颁发于一九五六年底 B.许可经营粮食的销售

C.见证了生产合作社的发展 D.记录了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2、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C.发生在7世纪中叶 D.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中国举办奥运是在第几届奥运会(  )

A. 第26届   B. 第25届

C. 第24届   D. 第29届

4、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平方米、38.6平方米。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

A.城市建设发展

B.生活水平提高

C.传统观念更新

D.思维方式改变

5、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6、从“有哈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7、“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遗言中的“我”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8、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下图一组图片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 B.标志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新形势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梦宏伟蓝图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

12、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A.延安精神

B.五四爱国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13、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几乎在刚刚接触西藏问题时就考虑和决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然而,不久发生的“驱汉事件”使这一方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尽管如此,综合考虑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仍然把“政治解决”的选择放在首位,并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上述材料论述了解放西藏的

A.背景

B.策略

C.过程

D.意义

14、2018年,武汉公交车数量比1978年增加了8000余辆,市民出行还可乘坐地铁、出租车、无轨电车等。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武汉

A.市民出行方式愈发单一 B.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

C.公共交通设施逐步完善 D.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改善

15、下列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实现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③“一国两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海军现已装备辽宁号航母、052D导弹驱逐舰、054/056型护卫舰等一系列新式舰艇,这说明

A. 中国海军有能力保卫祖国的海疆 B. 中国海军已经能够称霸世界

C. 中国海军没有核潜艇 D. 中国海军已是世界第一

17、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2014年,中国南京成功举办青奥会;2015年,中国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这一切说明了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中国的体育项目均是世界强项

③党和政府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④中国举办国际体育盛会的经验日益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一机构制定颁布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19、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1992年促使“光亮”出现的事件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开发浦东

20、在1960年的一份报刊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关键信息:“大庆”“铁人”“艰苦创业精神”。请判断这个人物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22、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3、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4、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5、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6、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27、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8、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9、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30、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六十余载磨一砺,瑕疵岂能掩美瑜:摸石过河登彼岸,扬帆入海导新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请问:新中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4)哪一历史事件解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5)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的盛事,也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2、哪次会议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1978年还是1979年召开的?

33、

1)上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西藏自治区是哪年成立的?请你说出我国另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为了迎接建党99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示影片一追忆历史)

《战狼2》和《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播,引起强烈反响。影片中的撤侨场面和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充分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梦。

(1)在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实践中,是谁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

(绘制图示一理清历史)

年代尺上的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奋斗历程。

(2)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设计表格一归纳历史)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请完成表格空缺处①②的填写。

事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核心内容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①___上来,实行②___的历史性决策

意义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整理图片一把握历史)

(4)下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国际农学界获得了怎样的赞誉?

(总揽全篇一感悟历史)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历程。

(5)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