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信阳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历史小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A.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观察下面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00年,列强再次入侵北京。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复兴之路》中的这段解说词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列强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4、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李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题目最为恰当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发展机遇》

D.《支付创新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5、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福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无偿没收 C. 赎买政策 D. 政企分开

6、下列名词与澳门回归无关的是

A.何厚铧 B.五星红旗 C.葡萄牙 D.紫荆花

7、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8、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D.亚信峰会

9、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指导土地改革的一部法律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农村土地承包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0、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战斗英雄,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国际主义精神       ④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学习苏联要动脑筋……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随着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A.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可以推动重工业更快地发展

B.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

C.学习苏联不要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

D.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12、对下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

成就

1967年6月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文革时期,虽然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重要的科技成就

B.这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成果

C.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辛的付出

D.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会取得更大成果

13、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A. 建立新中国

B. 进行土地改革

C. 实施“一五”计划

D. 完成三大改造

14、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珠海

③长江三角洲

④重庆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15、如图反映了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哪一领域的成就

A.住房 B.饮食 C.电信 D.交通

16、在下列经济特区中,成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珠海

B.深圳

C.厦门

D.汕头

17、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海域举行海军大阅兵,展现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A.19世纪8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新中国成立前夕

18、“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下列属于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的是

A.大跃进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20、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2、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____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______历史新时期。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5、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26、外交成就

 类别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27、中共_____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8、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9、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30、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遇到巨大损失,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3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取消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请回答:

(1)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

(2)完成三大改造的时间是在哪年?

(3)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