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防城港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六中全会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括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④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贸易强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实行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习近平同志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我国创造性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A.计划 B.市场 C.社会主义计划 D.社会主义市场

8、“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9、下面对1950年—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B. 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真正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10、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11、“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中的“老人”是指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是

A.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13、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南京解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6、“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白莲开”指的是下列哪个地方?(   )

A. 西藏   B. 香港   C. 台湾   D. 澳门

17、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 1949年~1953年

B. 1952年~1956年

C. 1953年~1957年

D. 1950年~1954年

18、“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危难时刻,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该句中的“他”是

A. 朱德

B. 彭德怀

C. 叶挺

D. 刘伯承

20、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

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⑧开国大典的举行

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正确的是

A. ②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①   D. ④②①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3、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4、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5、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6、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28、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9、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0、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58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3、“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了艰辛、曲折,但前景光明。读《“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2)写出两例“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3)“一五”计划完成有什么意义?

(4)我们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认为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国家工业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育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二  要是没有这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就没有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三五计划,甚至改革开放以来集中精力、心无旁鸯地发展经济,6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长时间的和平和发展环境。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在革命历程中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战争是哪年开始的?由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年什么会议上颁布的?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