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78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54年
2、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新中国成立 D. 抗日战争胜利
3、下列描述,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实行的是
A.“(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B.“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立在田间,他们热泪满面。”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4、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下图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重点工程比例分布示意图。以下关于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行业均衡发展 B.煤炭、石油等重工业所占比例较大
C.轻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D.军工项目是重点领域
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求同存异”方针 C.九二共识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8、《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中国成立 D.抗美援朝
9、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直接原因是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0、下列图片信息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相应领域的变迁与成就,该领域是
A.交通通信
B.生态环境
C.文化教育
D.医疗卫生
1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属于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2、有一首歌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回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
A.“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B.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D.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
13、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4、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除此之外,我国的经济特区还包括( )
①上海浦东 ②海南 ③深圳 ④珠海 ⑤汕头 ⑥厦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1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义勇军进行曲》
16、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时代需要正能量。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正能量(时代精神)是
A. 国际英雄主义精神
B. 救亡图存的大无畏精神
C. 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
17、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对下列会议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③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六大——把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8、下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拨乱反正
D.文化大革命
19、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A.凝聚中国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增强文化软实力
D.提高综合国力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1、①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④,对建设有⑤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22、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6、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
28、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9、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30、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31、 一个国家的外交成就是这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会议是哪次?
③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④21世纪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出2个即可)
⑤从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看,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2、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
33、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4、简述建国初期我国进行的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