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白杨初二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   ,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 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 ,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   ,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

A. 打磨  摆脱  金玉良言  一清二楚

B. 磨蚀  摆脱  一家之言  一目了然

C. 打磨  挣脱  至理名言  屈指可数

D. 磨蚀  挣脱  真知灼见  历历在目

2、下面这段话出自名著(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A.《红岩》

B.《骆驼祥子》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童年》

3、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tiáo间隔jiàn ɡé

B. péng)勃 耳pàn) 战

C. liè)   尔(chù)   忽()   悄chànɡ

D. 敞(xuān)  篷(ruò)   章(zhuàn)  首(jiǎo

4、对《回延安》中“母亲延安换新衣”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把延安的变化说成“换新衣”,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B.诗人夸张地把延安称为母亲,十分亲切,因为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

C.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看到延安发生巨变后的喜悦。

D.联系上下文,诗歌语言形象生动、饱含感情,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习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首联中的情景。

2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浮云游子意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式微》)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水浒》被称为悲剧英雄传,请从下面两个情节中任选一个,谈谈英雄之悲,悲在何处。

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汴京城杨志卖刀

(2)请简述一下故事情节:“营救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老巷空屋》,完成各题。

老巷空

韩海林

①光阴真是弹指间,自己已是将近半百的人了。青丝添进了白发,不觉已不年轻。童年的小巷已成了老巷,那个曾三世同堂的老屋亦成了萧寂无人的一座空院落。老巷空屋中的人家搬走的搬走,离开的离开,像散了场的戏,在四月春里,余下一座空台,独自品味着戏散的荒凉。

②小的时候,西巷口的马三奶奶也就是四十几岁的模样。而现在,这条小巷里,和爷爷奶奶同辈的那些老人,几乎都没了。只剩下九十来岁的她还守着那份残旧、简单的家业。寸草枯泶,岁岁春秋,几十年,几代人,添了减、减了添续衍生息着。只,老屋不变。

③小巷的黄昏,曾经是最热闹的。在那个家家都三四个孩子的年代,小巷是孩子们的天下。那声声熟患的吆喝,和着黄昏里的那丝凉。暮色里,氤氲着童趣不肯散去。

④经过老屋,丝丝的风吹得墙头上几蓬衰草在摇动。爷爷奶奶都离开快三十年了,人去屋空,也很少有人来光顾。只留下一抹孤荒的色调晕染着残檐断瓦似乎,没落的不止是残颓欲倒的老屋和悲悲喜喜的郡些旧日月。我还怕这生养自己的地方,无人再想起了。

⑤轻推开老院斑驳的大门,岁月的封尘,丝丝拂散开去。往事一点一点,从没过记忆的荒草里挤出来。扶一把矮了的土墙,可情思却丛这里悄悄滋长越来越高,像儿时漫过水岸的蒲草,疯了似的招摇。有血一样热的东西,穿透掌心,震颤心房。

⑥在那个少吃少穿少用的年代,家里能吃饱,能穿暖就不错了。也就是那么苦的年月,总有几分永远也不能压到箱底的甜馨,会时不时地泛在胸口。似乎这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了那滋味。从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个院,哭哭笑笑,打打闹闹,都是在她温暖眼神的呵护下过来的。奶奶总会省出几分钱给我去买零食过年过节亲戚们送的点心糖果,她从不舍得吃,总会留给我。可以说,在老屋有奶奶宽仁的庇佑,我的童年是享了福的。

⑦少不识愁,那个时候更读不懂她们眼底的艰辛和无奈。却总感觉,那些个浆洗缝补的苦日子,总是被奶奶一头银白的发丝漂得如雪一样静谧。素麻纸的窗户,似乎也被映的很白。有梦初醒,炕上佝偻的背影总在灯影下晃着……个瘦小精干的老人,慈爱宽厚,从不言苦,从不与人争执。她儿女子孙一大片,勤持家,日子总是苦中有甜,融融洛沿。人,是一条巷里出了名的好人;家,也是邻居眼里羡慕的好人家。

⑧爷爷倒是个不爱操心、不爱说话又颇有些心思的人。生产队那会,他是个车把式,给队里饲喂牲口,开春犁地,秋后交粮,只管他的那些事。爷爷一到冬天就常咳嗽,那咳声似能惊醒五更天的星月,使它们在冬夜的清寒里眨巴着眼晴我便给他捣捣背,一通咳声过后,他就不再睡了。我和星月却都瞌睡了,只剩下搁在炕沿边上的烟锅,“叭嗒、叭嗒”星点的火,欲点破黎明。

⑨这一切,似乎就那么清晰可见,却又飘渺无痕。似乎就在眼前,却又总是触之不及。

⑩篱笆墙上的那些藤蔓,青了黄了,黄了又青。几十年的岁月,也不知它记了多少。我想遍寻,顺着它的青花,顺着它的茎蔓或黄叶,去寻回这个地方晨暮里的炊烟,昏灯下的欢声笑语……

⑪小径上的砾石,如同老屋的年龄,它们是否会记得这小院的寒来暑往,雨雪风花?那些椭圆小石还深嵌着,丝纹未动,隐约路着儿时脚板的痛。木格子窗已是染满了岁月之痕,昔日的温度似乎还糊裱在发黄的麻纸上,未冷。

⑫堂门上的木门栓,锁着一屋空荡的埃尘。人事尽散,不知道它苍老的心还能否载得动守候的寂寞?挂在墙角的刀镰,锈色掩盖了往日清明的眸光。可在堂前低徊的花影月色,还能等得回那栓门的声响吗?还照得见所有的过往吗?那被风雨洗残的檐角,还在拼命用肩膀抵挡时间的消磨。想守住老屋的每根骨头,每片血肉,甚至每寸呼吸。

⑬轻关上老院沧桑而坚固的大门,门上的铁铺首碰撞出驼铃般的声响,在这温暖的春日午后,声声叩击着我的思绪,久久不散。

⑭是梦,是记忆,还是藏在心里的一个念想?每当看到老屋,总有说不出的触在叩动心弦。我想记住它的年年岁岁,分分秒秒,和它给予我的万种思牵我想用四月春的平仄,婉约它眼角的沧桑,吟咏它眼梢间曾流转的那些温柔。

⑮转过巷口,惊起一群觅食的麻雀,我也如梦初醒般循迹望去,天依旧那么蓝,同小时候一样。

(文章有删改)

1第①段说老巷空屋“像散了场的戏”,阅读文章,请你说说老巷空屋曾经上演过哪些“戏”。

2文章第段中,作者描写“空屋”时选取了许多“物”,请选择其中一个,站在作者的立场谈谈此物寄予了怎样的情思。

3阅读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从赏析语言的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情思的。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请写出问题,说一说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或尝试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或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二)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良好的家风是孟母三迁体现出的求知向上之志;是孔鲤过庭展现出的尊师重道之心;是岳母刺字表现出的精忠报国之情。巍巍中华,良好家风一脉相承,烛照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

请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择(一)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选择(二)请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④文中不得出现的真实人名、班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