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B. ①便扶向路 ②寻向所志
C.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D.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诬蔑(miè) 襁褓(qiáng) 萦绕(yíng) 拙劣(zhuō)
B. 寒噤(jin) 狩猎(shoù) 蠕动(rú) 撺掇(duo)
C. 矗立(chù) 缅怀(miǎn) 晦暗(huì) 翕忽(xī)
D. 俨然(yǎn) 霎时(shà) 缄默(jiān) 迁徙(xí)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敝、鄙、小”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达与汉阴”的“阴”指的是汉水北岸。
C.“脱贫攻坚”是并列短语,“防控疫情”一词中“防控”是动词。
D.“因为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所以武汉不害怕”,这是因果关系复句。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满面”“两鬓”“十指”的颜色突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裳”和“口中食”。
C. 卖炭翁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6、诗文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完成读书卡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卡 | ||
“内心独白”主题摘抄 | 摘抄所对应 的原著情节 | 心得感悟 |
摘抄一:“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这一切都怪那个可恶的神父,可我为什么给他撒烟末呢?这都是谢廖沙怂恿我的,他当时说:‘咱们给这个歹毒的讨厌鬼撒点儿东西把。’于是我们俩就这么做了。可现在谢廖沙安然无事,我则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 (示例)捉弄神父,惨遭退学。 | (3)保尔以其“英雄”形象被世人赞颂。但是摘抄的三段心理描写中,保尔的形象并不完美,他还是一个“英雄”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 |
摘抄二:“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方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 ___________
| |
摘抄三:创作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暗下决心,小说遭到彻底否定之日,便是他末日来临之时。到了那时,他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活着也失去了意义。 | ___________
|
8、阅读《安塞腰鼓》,完成下列小题。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下列概括文段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了黄土高原养育了有无穷无尽力量的劳动人民。
B.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美。
C.写出了西北黄土高原的广阔厚重。
D.写出了西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落日大旗腰鼓厚土……
【2】对“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雄伟豪迈。
B.利用柔美的江南来反衬出腰鼓的阳刚之美。
C.北方大汉身体强壮、生命力旺盛,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而南方男性比较温文柔和,不适合那种表现大开大合有气势的艺术。
D.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3】对“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多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
B.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C.强调了安塞腰鼓给人的震撼感觉,给人的精神力量。
D.夸张的手法,反复说有增强气势之感。
【4】对选文后三段使用到的写作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比 B.反衬 C.以静写动 D.以动写静
【5】对“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犷、豪迈、开放的。
B.表现了陕北高原人们的叛逆、自由和狂放。
C.“那么一股劲”挣脱、冲破了恶劣的自然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物质、精神上的压迫,追求一种自由美好的生活。
D.贫瘠的黄土地,闭塞的生活,让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和束缚。安塞腰鼓正是要打破这种束缚,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6】对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作文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关怀……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洋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请以“那一抹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