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曲靖初二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527日上午11点,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并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②但是要想知道珠峰的精确“身高”,还需要大量繁复的后期工作。③测量数据的计算工作由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承担。④数据处理工作人员将通过大约2个月左右的时间计算出珠峰高程的初步结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2、下列作品以作者的字来命名的一项是(    

A.《柳河东集》    B.《韩昌黎文集》  C.《东坡乐府》    D.《王子安集》

3、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你们公司请到了一位著名的律师来当法律顾问,老板非常高兴,在开会的时候特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A.“这位是我市知名的律师,现在是我们的法律顾问了,这是我们公司的荣幸,请大家热烈欢迎。”

B.“大律师现在是我们的法律顾问,你们要虚心向他学习。”

C.“这位是我市知名的法律界人士,你们都来认识一下吧”。

D.“他以前是律师,现在是你们的同事了,欢迎他屈尊来到我们公司就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到了五月,他就会撺掇一群小伙伴到屋后不远的山上去采杨梅。

B.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C.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D. 何教授的这番话真是震耳欲聋,让在场的学者们敬佩不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阅读: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古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片段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中国环境保护标志

(材料三)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关键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B.中国环境保护(ZHB)标志中的地球、太阳、山、水代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C.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温度升高,形成全球变暖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

D.“低碳生活”指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增减碳排放量目标的生活方式。

2如何建设绿色美丽中国?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为0分。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