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南平初二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绕(liáo)       (chěng)             动(rú)             词夺理(qiáng)

B.日(lì)             涡(xuán)             (shí)             而至(zhǒng)

C.拭(cā)             实(dūn)                    顶(qiú)             草长飞(yīng)

D.立(chù)             野(kuàng)             (sǎng)       相成(fǔ)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而在开头介绍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时,则采用了从春到冬的时间顺序。

B.《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文中的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争辩。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对大雁命运的关注及喜爱之情,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展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抒发了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母亲延安”怀抱时激动、喜悦的心情,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D.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只要细心揣摩,确定具体的仿写点进行仿写,不需要进行变通和创新,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适合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xǐng)  辈(háng)  猎(shòu)  羊手巾(

B. 奋(kàng)  然(杂(rǒng)  海石烂(

C. 旋() 幽qiǎo)  裂(guī)   风雪途(zài

D. 然(piān)  悬chú) 山)   然而止(ji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请选出对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一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送别朋友时淡淡的惆怅之情。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诗人既是安慰朋友,也是在安慰自己。

C.颈联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D.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杜少府的家人,作者依然在劝慰友人,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白露未唏。(《菜葭》)

(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3)小红与小董是大学时代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即将大学毕业后的分别,小红每天情绪都很低落,小董不愿好朋友难过,于是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小红。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但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完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

聪:

我再要和你说一遍:平日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你必有许多感想和心得,还有老师和别的教授们的意见。这儿的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都在觉醒,苦于没材料。他们常来看我,和我谈天;我当然要尽量帮助他们,你身在国外,见闻既广,自己不断的在那里进步,定有不少东西可以告诉我们。同时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与速度。此外,也有一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导。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孩子,你千万记住这些话,多多提笔!

(节选自《傅雷家书》)

【1】在这封信中,傅雷提醒儿子“平日多来信谈谈音乐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下面小题。

①再说回这些书,它的历史本身是那么有趣,记录了人生命的轨迹,这个时候我们逐渐接近了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在阅读的那一刹那,我的生命如何受到影响?如何被改变?如何和它发生关系的呢?到底什么叫做阅读呢?其实所谓的阅读我可以借用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

A我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为什么呢?你想想看,我们从小学习认字的时候,看第一本书的时候都是困难的,我们都是一步一步爬过来的。为什么十几岁之后,我们突然之间就不需要困难了,就只看一些我能看得懂的东西。看一些你能看懂的东西,等于是重温一遍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这种做法很傻的。

③我奉劝各位要带着审慎的眼光去看坊间很多的畅销书,特别是那些非虚构的、非文学性的畅销书。比如说最近有一本书很红,我曾写过一篇书评去讲这本书,那本书就是《世界是平的》,大家知道这本书对不对?是《纽约时报》很红、很有名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写的,这本书是最典型的、非虚构的畅销书,它具备了最成功的畅销书的特点。

B它会用一个耸动的标题、理论或概念,比如“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圆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他说“世界是平的”,世界为什么是平的呢?他说因为今天的全球化已把全世界放在平面上面,中国、印度、美国本来是那么遥远的国度,但是现在这三个地方在某些行业上面是能够竞争的。一个软件工程师在美国干得好好的,但是他现在的工作随便被转移到印度和中国去,这就是所谓世界是平的。这个概念坦白讲,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天天看新闻、看报纸,都知道全球化。这只是全球化其中的一个面相,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这个作者懂得用很好的名字把它写出来,就是《世界是平的》,让你吓一跳。你觉得你在看一个很新鲜的东西。看完之后,你觉得他很有道理,得很对,他说得那么新鲜的东西我竟然觉得很有道理,而且我都看得懂,这个时候你就很愉快。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你学到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但为什么你看得懂呢?其实他说的事情你早就知道了,他换一种说法说,于是你以为你过去不知道。你那么容易地、轻快地就看到一些你以为你过去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你特别骄傲、而且自豪——哼,我也是聪明人!内心深处、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是明智的、精明的、优秀的、熟练的读者。

⑤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畅销书的规律有三个:一个规律就是把你已知道的事情用你不知道的说法说一遍;第二个规律就是把刚刚的说法重复一遍,再举一些例子;第三个规律是再重复一遍进行总结,就成功了——这就是畅销书。

C因此,对我来说这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阅读,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总是困难的。困难在于我们会发现一本作品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还是哲学的理论——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或者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希望读出一个意义来,读出一个我能理解、掌握的世界。但是你发现这个作品在抗拒你的这种欲望和要求,整个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个角力,你想把一个东西套上去,让它成为可理解的、给它一种框架、一个格式、一种格局,但是它一直在抗拒。你刚刚修建一个城堡,有完整的建筑结构,墙角那一面又开始生出了蔓藤,然后慢慢地攻掠了城墙——阅读总是应该这样。在这个时候你就发现,阅读无非是让我们发现了我们自己的顽强意志以及作品本身的不可征服。作品是自由的,在于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它不能被驯服;你也是自由的,因为你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意志、自己灵魂的存在。你读完一本很困难的书,你不能说自己都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仿佛经过了一场漫长的斗争,这样的斗争就像做了一种很剧烈的体育运动——精神上的体育操练,使得你这个人被转化了。

(节选自梁文道《我的灵魂我的书》,有删改)

【1】读完这篇演讲词后,班内有三位同学针对画曲线句“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一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________同学的观点与作者最相近。

(甲)同学:这句话想告诉我们在阅读时有绝对的自由,是不被约束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地点。

(乙)同学:意思是读者和作品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两者互不干涉。阅读时,读者不要被书中的内容影响,同时也不要对书中的内进行评论,这样才能让人和作品都自由。

(丙)同学:说的是在阅读时,读者和作品要有所交流,读者可以认同作品的观点,也可以否定作品的观点,但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不会随着读者的解读而变化的。

【2】把“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读书的时候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有些书是读不懂的,很难接近、很难进入”这一句放到文中________(填字母)处横线上最为合适。

【3】阅读本文与《最后一次讲演》选段,说说两篇演讲词在语气上有何不同?请分析各自达到的效果。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节选自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感知四季流变;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叛逆,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失败低落,倍增前行信心;走过困惑迷惘,迎来灿烂阳光……

请以“走过,才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500字;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