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检测 衍射 泛大陆 B.膨胀 缓慢 岛屿链
C.漂移 流逝 不解之迷 D.地震 构造 天衣无缝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暗(huì) 幽悄(qiǎo) 腐蚀(fǔ shí) 戛然而止(jiá)
B. 雾霭(ái) 羁绊(jī bàn) 缄默(jiān) 魂牵梦萦(yíng)
C. 斡旋(wò) 俨然(yǎn) 冗杂(rǒng) 辗转反侧(zhǎn zhuǎn)
D. 沙砾(lì) 束缚(shù fù) 烧灼(zhuó) 君子好逑(hǎo qiú)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透露出天涯游子的哀愁情绪。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燕然未勒”是指建立破敌大功。
C.《陋室铭》译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韩愈的《马说》一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阐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泗阳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到处高楼林立,花团锦簇,走在大街小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B. 六月的生态公园,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垂钓,怡然自得。
C. 清晨,从森林公园的凉亭里传来悠扬的小提琴声。她想过去看看是谁在演奏,刚一转身,琴声却戛然而止了。
D.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的读书节,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②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②鹿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颔联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6、名句默写。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4)《马说》一文中“食马者”不识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孩子,特别是儿子 (姓名)的,其中“书”就是 的意思。傅雷对如何教育儿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是第一位的。
(2)一部《傅雷家书》,有人读出了“拳拳父爱”,有人读出了“修身励志”,请你结合书中具体事件简单谈谈你的一点感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说更夫
古代没有钟表,晴朗的白天可以靠日晷利用太阳的移动来确定时刻,阴雨天和晚上则只能用铜壶滴漏,以其滴下之水的深浅度来定时。但这些计时的器物普通百姓家一般没有,因此更夫一职的设置对于当时的广大人民来说十分必要。
更夫,又有“更人”“值更人”等别称,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鸡人”。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司时制度在先秦时期尚未完善,人们靠鸡叫来知晓天明。所谓“鸡人”,最初是官营畜牧业里的养鸡人,他们深谙鸡群习性,最为擅长听辨鸡鸣规律而知晓时间,因此他们逐渐作为报时者活跃在宫廷生活中。随着司时制度的逐渐完善,民间也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守夜并按更报时,于是出现了我们所说的更夫。
更夫的主要职能是守夜报时。古时以更计夜,一更为一个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夜分为五更,从落更(即一更)至五更, 也就是从晚上七点到次日凌晨五点。每过一更,更夫便击柝报时,常用的念词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外,还有“鸣锣通知,关灯关门,小心火烛”等,有的更夫还会根据不同的时段使用不同的念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夫还有了宣传教化、防火缉盗等职能。宣传教化的职能源于先秦祭祀中的驱邪活动。举行驱邪仪式时,人们手持类似柝的物什,向各个方位边敲击边念祭词,认为这样可以将邪祟驱逐。后来的司时制度里保留了驱邪仪式中“念祭词”的形式,即用唱歌报时,但歌唱的内容则注入了教化规劝的内涵。到了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的管控更为严格,更夫到更点时会一边击柝,一边高声喊唱“凡我甲户,钦奉圣谕;谨守律法,各保身家;严禁盗赌,有犯连坐”等句子,这种巡夜报时的唱词成为当时政府在民间宣传教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防火缉盗也是更夫的重要职能。中国古代有宵禁制度,普通民众在夜晚不能随便外出活动。更夫参与当时夜晚的巡逻活动,搜索捉拿可疑人员,提醒人们小心火烛。
更夫的地位十分低下,在中国传统社会对人“三教九流”的划分中属于下九流的职业,甚至常被人们拿来取笑。比如民间歇后语“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是用来形容马虎的工作态度;俗语“落手打三更”原意是指更夫错将一更天报为三更天,后用来比喻做错事情……清人甫塘逸士在其《续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及有人看过《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本,结局是“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为了表现大家族倾覆没落的惨状,作者安排昔日的公子贾宝玉沦为更夫。由此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更夫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
(原文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更夫起源于先秦时的“鸡人”,他们的职责是守夜报时、防火缉盗等。
B.因为古代没有计时的器物,因此设置更夫一职来报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C.有的更夫报时念词常因在不同时段而有所不同,“小心火烛”是常用念词。
D.更夫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取笑的对象,是因为更夫的社会地位卑微。
【2】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成语“半夜三更”中的“三更”是指什么时候?为什么?
【3】本文围绕更夫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前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 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内心无法平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情,我最大的感触是:……!
事情是这样的……
上文省略了什么感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续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