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衢州初二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腾 浮躁   纷至沓来 名副其实

B.敦实 驰聘   接踵而至 振耳欲聋

C.抉择 拙劣   人情事故 阳奉阴违

D.幅射 演绎   消声匿迹 挑拨离间

2、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庭下如空明积水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青青子襟,悠悠我心。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就选自他的《逍遥游》。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作为“唐宋八大家”的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D.古人常说的“弱冠”是指男子20岁,“而立”指的是男子30岁,“古稀”指的是60岁。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姑苏城与金鸡湖,是苏州的双面绣:一面是古老的斑斓,一面是现代的辉煌!

B. 钱理群的新书名为《鲁迅作品细读》,这本书对鲁迅的33篇作品“小说、散文、散文诗和杂文”进行了文本细读。

C. 2017年11月22日上午,解放军轰6、运8、图154、伊尔78、苏30等各型机多架,从巴士海峡飞往西太平洋,从事远海长航训练。

D.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赏析首联中“横”与“绕”的妙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是的,先生。”“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①文中的“先生”是谁?②“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背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后面两件事。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2)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3)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这两次流泪的理解。

(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同样是写背影,都先后四次直接写背影。请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所受到的启发。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能感受到的温暖可能是长久的,也有可能是片刻的,温暖也可以源于任何人:父母、亲人、朋友、老师、陌生人……。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去珍惜这份无价的温暖,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次温暖。

请以“温暖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