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安顺初二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次第       沙砾       帷慕       天衣无缝

B.家眷       载途       流逝       销声匿迹

C.幽悄       脑畔       致蜜       海枯石烂

D.装置       漂移       亢奋       草长鹰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C.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晚上,我在花园里悠闲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社区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在阅读文学经典和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4、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从内容上看,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________等意象,写梅花生长环境的________

2下阕抒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梅花的两种美德。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 colour[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你”是指_____________,“你”居住海外,作者只能通过 _____________ 的方式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选文是作者对“你”在___________方面进行的评价和鼓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中绽放的化学魅力

①科学在不被世人所认知的时代,就以实践的形式参与了大量生产和创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火药制造、纸张生产、染色、酿造、冶金等方面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化学对文明的深刻影响。

②在古诗词的艺术创作中,我们能窥见处于那些时代下的科技水平以及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这里我们就说说中国古诗词中的化学。

③日常生活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化学反应首先涉及形态或颜色的变化。

④关于形态,明代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便描述了制备石灰的过程。“出深山”写的是开采石灰岩(即碳酸钙);而“烈火焚烧”则是将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生石灰(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得到的产物即粉状的熟石灰(氢氧化钙)。当然,这首诗托物言志,将石灰赋予了人的品格,表达了坚强不屈和清白正直的气节。

⑤关于颜色,古代诗词中,有无数诗句勾画着芬芳世界的嫣红姹紫:“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万紫千红总是春”“乱花渐欲迷人眼”……丰富的色彩与诗人们充沛的情感浑然一体,使后人每每睹物,便有幸跨越时空与创作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而这些丰富有层次的情感对应的五彩斑斓的花卉世界其实大多来自于一类名为花青素的物质。以常见的矢车菊素(Cyanidin)为例,当外部的酸碱度(pH)变化时,分子会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在酸性环境下(pH<3)的红色,到中性偏酸(pH=6~7)的紫色、再到中性偏碱(pH=7~8)的蓝色,以及碱性环境下(pH>8)的青黄

⑥当然,除了花青素,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靛青、茜素红、姜黄素……这些植物色素都为古代染色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⑦与花卉一样斑斓的,还有烟火。烟花常被比作星辰,如唐代苏道味《正月十五夜》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还有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当然是古人形容烟花最直观的方式。但烟花和星辰的关系或许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它们之间有着远超直觉的联系

⑧烟花的色彩其实是烟花的电子能量差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时(400nm~800nm),火焰便有了颜色。在烟花中,我们研究知道放入钾盐能使其呈现紫色,铜盐呈现蓝绿色,钠盐呈现金黄色……每种元素都有它特定的颜色。而当把光谱从可见光拓展至更大范围的电磁波谱,不同原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原子光谱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就更大了。可以说,原子光谱是原子的“指纹”,它直接告诉科学家们所分析的对象里有什么元素以及它们的比例。

⑨通过观测得来的吸收线和发射线,分析它的原子光谱,天体化学家能推测出恒星的元素丰度、化学组成及温度,人类理解宇宙的方式又因此多了一个维度。想必我们的祖先在制造出第一枚烟花,看它在夜空中绽放,感慨烟花如星辰时,一定不会想到他也为后人打开了一扇直通浩瀚星辰的大门。

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诗人们用感性的方式诠释世界,而科学家看到的世界是有逻辑之美的,对称、简洁、自洽和统一的,可能是处处复杂多变却又能归纳和创造的。我一直相信人类多元智力的本质是创造力和想象力,高等的智慧总能融会贯通,希望读者能在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化学之美。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01期,有删改;作者:唐悦)

【注释】①光谱: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本文主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

【2】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④段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⑤段画线部分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个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文章⑦段说“它们之间有着远超直觉的联系”,“它们”指的是什么?“远超直觉的联系”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文章简答。

【5】(1)本文以“古诗词中绽放的化学魅力”为标题,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答。

(2)九年级我们就要学习“化学”,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化学”有什么初步认识?请根据文章内容简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很多人和事,我们走近了,才真正了解他们;很多人和事,我们离开了,才真正懂得他们。

请以“走近了,才了解”或“离开了.才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从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作文。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