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宣城初二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的“记”和《答谢中书书》的“书”都是文体。

B.鲁迅的《社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C.《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D.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2、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韩愈《马说》。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铿qiāng) 寒jìn)   然而止(jiá

B.立(zhù腾(xuān) 布jīn级而上(shè

C.裂(jūn褓(qiǎng奋(kàng) 怒不可è

D.qiǎo样() 推sǎng) 接而至(zhǒng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凭栏袖拂杨花雪。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本曲成功地将____之景和____之景融合在一起,极富艺术张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龚自珍借花自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信中,傅雷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应做一个怎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庆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

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___________,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1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第⑤段中有“戏曲琼浆的滋养”,从全文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第⑤段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演出了多少波澜壮阔,_________________,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

4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美国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5作者说“乡韵自多情”的意思是看戏可以怡情,从全文看,这“情”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