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悲壮。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何陋之有”一句,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
2、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新冠病毒猖獗,疫情隔离后,同学们开始了网上学习,不少被家长控制不许玩手机的同学,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重新下载了游戏,开始了自己的游戏人生。于是,在网课课堂上,就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呼叫无应答的情况。怎样劝说这样的同学不再玩手机、保证上课质量呢?
A.打着游戏还能听老师讲课,太有毅力了,我一定要以你为榜样。
B.你真傻,上课时不听讲,就知道玩网游。多得不偿失啊!
C.天天打游戏,老师讲什么都不知道,这也太不聪明了。
D.游戏确实很吸引人,可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以学习为重,合理使用手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B. 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土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
C.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累赘(zhuì)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òu)
B.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调羹(gēnɡ)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祈祷(táo) 纠纷(jiū)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B.许多交通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在即将到来的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去要充分发扬自身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6、在读完《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两篇课文后,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更为敬仰,在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笔_① 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② ,夜度春秋慨而慷
A.①耕②天地
B.①耕②长河
C.①写②天地
D.①写②长河
7、下列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吟唱 厄运 辜负 语无伦次
B.幼稚 遗憾 监督 颠沛流离
C.悠闲 商酌 烦躁 言外之意
D.霹雳 缠饶 澎湃 锋芒毕露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注)①楚之还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亭净植 植:种植
B.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C.不为无人而不芳 芳:芳香
D.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下车引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何陋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3处)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9、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战争惨烈与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②从联大到云南后,他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⑧我颇具歪才,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闻先生看了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上课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只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B.因楚辞班的人不多,闻先生讲楚辞时会抽烟,然后再开讲。
C.闻先生教古代神话图文并茂,抑扬顿挫,所以非常“叫座”。
D.闻先生讲唐诗讲得最多最好的是晚唐,他能把诗和画联系起来。
【2】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表现在他参加万里长征且留胡子: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B.闻先生潜心钻研学问,表现在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专心治学,总不下楼。
C.闻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表现在他对深奥的楚辞所用笔记本很大,但他一笔不苟。
D.闻先生个人才华横溢,除讲楚辞无学生去听外,讲唐诗和古代神话却非常“叫座”。
【3】关于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正确一项是( )
A.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先生上课》,但第①段的内容与上课无关,纯属多余,可删去。
B.第⑤⑥⑦段开头一句分别概括了闻先生上课的情况,这样使文章主体部分层次清晰。
C.第⑧段写闻一多先生欣赏我是因为我帮低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
D.本文和臧克家的《说和做》一样,都写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严厉和作为战士的无畏。
11、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揣摩下面的句子,分析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3】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中三个划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2)那洁白的梨花
(3)驿路梨花处处开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12、小作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聚散两依依,请描写一个离别时的场景。
要求:1.开头运用环境烘托;2.至少运用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