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贵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学习《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2、请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随着中国游客的到来,使微信支付实现泰国全覆盖,形成了规模效应。

修改:将“使”去掉。

B.重视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加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修改:将“把握”改为“掌握”。

C.“人车争路”之所以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症结就在于不少人长期以来在潜意识里形成的“以车为尊”的路权观念造成的。

修改:将“造成的”去掉。

D.“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成果,实现了从创新实践到理论设想的重大跨越。

修改:将“创新实践”和“理论设想”调换位置。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鹏(kūn)   梁(háo) 命(yuè)  马者(sì)

B. (qīn)   两(bìn) 大(pì) 沉塘(ào)

C. (mù)   尽(lì)   突(wù) 学半(xiào)

D. 死(pián) 槽(lì)   马(xiāng) 冰辙(niǎn)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例如会意字,从字的合成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武”字,即“止戈为武”

②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指出,汉字的构成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③意思是说,加强武备的目的在于制止战争

④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这种“符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

⑤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的表达符号,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⑤④②③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③②④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各题。

登古邺城

(唐)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为谁来。

(注)①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②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③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④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⑤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

B. “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

C. 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 ,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等等,与本诗的“东风”一样都在暗示春天已到来,并呼应结句“春*”。

D. 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彰显其当年的兴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这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

B. 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四句,春*依然,人事俱非,这两句既是对春*的感叹,又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

C.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

D. 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来信提到批评家音乐听得太多而麻痹,确实体会到他们的苦处。同时我也联想到演奏家大多沉浸在音乐中和过度的工作或许也有害处。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你灌唱片特别紧张,就因为求全之心太切。所以我常常劝你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我觉得你在放松精神一点上还大有可为。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深思默想,看看效果如何。

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馆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你实在太劳累了!你知道我说的休息绝不是懒散,而是调节你的身心,尤其是神经(我一向认为音乐家的神经比别的艺术家更需要保护,这也是有科学与历史的根据的):目的仍在于促进你的艺术,不过用的方法比一味苦干更合理更科学而已!

1选文中,傅雷给了儿子哪些建议?

2从选文中,你认为儿子傅聪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傅雷看来,理想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质?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转角处那两株桃花

杨鹏

①“我家楼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桃树,另一棵还是桃树。”每次给朋友讲楼下桃树的事,我都是这样开头,每次都窃窃地愉悦着。这份窃窃,根深于大文豪那篇《秋夜》,“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少时不懂事,觉得大文豪也有词穷的时候,窃窃地笑,直到上大学后细读大咖的著作,才能体味文意一二。

②话说回来,我家楼前这两棵桃树,被喻为“中山区开花最平的桃树”。前两天惊蛰那声春雷过后,这枝头已经泛起点点的桃红。刚搬来那两年,我也纳闷,虽然身在楼口转角向阳处,花期也不至于提前10天吧?楼下开小超市的大哥给我解了谜,原来,桃树不远处就是地下热力管网,天然地暖啊!

③我家这片是中山区的老楼。听三楼的奶奶说,当年这里是日本房,一个楼里住好几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改善居住条件,这里推倒旧楼房,建了新楼。居民们和开发商展开了好几轮协商,楼里的老姐妹像“马大姐”一样轮班守护,才保留了房前屋后一棵玉兰树、一棵松树、两棵柏树、两棵桃树,还有一丛白丁香。如今楼后的玉兰树,已经有五层楼高了,桃花开过之后,它就是主角。

④古时候有井水处就有八卦,后来办公楼的咖啡间、复印机身代替了井边,成了八卦的新闻源,我家社区的新闻源应该是在桃树下。

⑤春日午后,总有六七个大爷拿着小马扎坐成圈,平均年龄80多岁的他们,很少说话,就那样坐着,看看人,看看车,看着桃花开,看着老伙伴,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然后把小马扎往大哥家超市门口一放,挂着拐杖各回各家。周六午后,我家小伙上课回来,进门就汇报:“爷爷们又在楼下晒太阳了,我看见二楼的爷爷,还有左边单元的爷爷,爷爷们的局还在。”这些爷爷是看着小伙长大的,从小学看到高中。爷爷们的局还在,真好!

⑥接下车场看车的大叔来这里打工有三四年了,他平时不忙的时候,喜欢坐在桃树下看看书。大叔看起来六十多岁,人很好,他在楼下,会把邻里邻居的车安排得井井有条。谁家老人生病了,车要停在楼口,不然走太远不方便;谁家孩子上学早,送完回来哪里有车位,他脑袋里绝对有一个社区车位地图。有一天,大叔在桃树下看书,我好奇地上前问,看的啥书?翻书皮一看,不得了,是本老版的《古文观止》,书边儿磨得都起了毛,大叔说:“这本书,我走哪都带着,做人的道理都在这书里,比手机里的游戏有意思多了。”

⑦最爱夏日的夜晚,桃树下会聚集好几拨乘凉的邻居,聚在一起打滚子的、开瓶冰啤互相吹牛的、遛个弯儿回来在桃树下歇歇脚的,张家长李家短,日子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⑧又到一年桃花开的时节了,桃花夭夭,平安喜乐。

(选自《大连晚报》2019年3月10日)

1阅读文章,根据给出的提示,结合文章所写的有关桃树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与树相关的人物

表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

______

像“马大姐”一样轮班守护,保留了桃树

现在的春日午后

六七个大爷

______

三四年以来

______

不忙的时候,喜欢坐在桃树下看看书

现在夏日的夜晚

好几拨乘凉的邻居

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2)如何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写了“我”家楼前转角处的两株桃树以及和桃树有关的人们的生活,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作者一方面写了“我”家楼前两棵桃树是中山区开花最早的树,另一方面还详写了桃树下是“我”家社区的新闻源,人人都愿意在此看桃花、拉家常,体现了这两棵桃树的与众不同。

C.“楼里的老姐妹像‘马大姐’一样轮班守护”中的“轮班守护”表现了楼里的老姐妹为了保留下房前屋后的树木和花草,像“马大姐”一样善良热心、恪尽职守的品质。

D.第⑦段中的“最爱”体现了桃树只有在夏日的夜晚才真正发挥作用,带给人们欢愉。

4请你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文章开头的表达作用。

(链接材料)“在我的后园,可以着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先生劈头一句即以奇特的反复凸现枣树,如奇峰突兀,赫然而立,十分醒目。这种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手法既强调了两株枣树卓然独立、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风貌,又形成了全文整体意境中的脊骨,特别鲜明突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节选自汪国真《但是,我更乐意》

阅读这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