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四平初一下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新华社电:2020年4月30日,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完成近一个月的远海跨区机动训练,返回青岛某军港。航母将成为捍卫祖国海防安全的可靠钢铁长城。明朝时期坚决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抗倭将领是(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3、“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横线处应填的是

A.松赞干布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

4、“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

A. 杯酒释兵权   B. 澶渊之盟   C. 靖康之变   D. 陈桥兵变

5、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被处死后,朱元璋罢黜丞相之位,并规定后世之君不得再立丞相。这一做法起到的作用是

A.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加强了中外交往

C. 推进了锁国政策的实施

D. 加强了君主权力

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主要说明大运河

A.加速了南北的统一

B.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

7、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清朝中期以后,京剧成为主要剧种,流传四方的主要原因有

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②得到皇室的扶持

③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④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戚继光和郑成功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开发和建设台湾

B.参加反清斗争

C.保卫东南沿海人民的安全

D.驱除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9、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厂卫特务统治

1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而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剥削十分沉重

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至江南地区 D.江南的自然条件远优越于北方

11、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十三行

1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使唐王朝国力大损,由胜转衰(   )

A. 武则天称帝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朱温废唐

13、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权臣当道

D.隋末农民起义

14、唐朝时期,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 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 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 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15、《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反映了东周时期(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诸侯完全遵从周天子命令

C.诸侯之间展开了淝水之战 D.诸侯友好和平,互相帮助

16、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汇聚的大家庭。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

B.

C.

D.

17、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他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炎 D.李清照

18、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有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A.李渊

B.杨广

C.赵构

D.赵匡胤

19、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③都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域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成果丰硕,下列属于唐朝医学成就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研制“麻沸散” D.《本草纲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列事件所发生的朝代。

(1)黄巢起义——

(2)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3)郑和下西洋——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明朝的建立

1368年,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臣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25、两宋时期,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女词人是________

26、____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____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7、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___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明朝中期,________严重

准备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______________

概况

1561年,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

结果

________的倭患基本被解除

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

28、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传入_____________,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_______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___________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29、科技名著

作品

作者

作品性质

历史地位

其他

《本草纲目》

_____

药物学著作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编出。全书约_____万字,共记载了药物______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______多种,收录药方______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

________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17世纪初传入日本,18世纪初传到朝鲜,之后传入西方,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科技巨著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

中举后担任地方官,公务闲暇时专心致志研究科技,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而出。把各生产部门分为______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_____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农政全书》

____

农学著作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_______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全书_____卷,约______万字,分为农本、_______、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_______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0、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列举宋元时期的商业城市(至少3个)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发明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1)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说出唐太宗上述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3)材料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持怎样的态度?

(4)综上所述,你认为农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