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初夏的杭州,荷花娇羞,樱花正甜,空气里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味道。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腐败分子捞钱的本领特别大,但往往冠冕堂皇地喊着一定要廉政。
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 51周年 B. 61周年 C. 71周年 D. 81周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互联网浅阅读使人们蜻蜓点水般地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但无法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小小读诗,感慨万千,请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简要分析“惊坐起”的妙处。
【2】最后一句中的“寒”有怎样的含义。
6、古诗文积累
① ,一览众山小。(《望岳》)
②白头搔更短, 。(《春望》)
③ ,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④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⑤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⑥ ,千山高复低。(《鲁山山行》)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页。(《记承天寺夜游》)
⑧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越知道你中文生疏,我越需要和你多写中文:同时免得弥拉和我们隔膜,也要尽量写英文。有时一些话不免在中英文信中重复, 望勿误会是我老糊涂。从你婚后,我觉得对弥拉如同对你一样负有指导的责任:许多有关人生和家常琐事的经验,你不知道还不打紧,弥拉可不能不学习,否则如何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呢?既然她自幼的遭遇不很幸福,得到父母指点的地方不见得很充分,再加西方人总有许多观点与我们有距离,特别在人生的淡泊、起居享用的俭朴方面,我更认为应当逐渐把我们东方民族(虽然她也是东方血统,但她的东方只是徒有其名了! )的明智的传统灌输给她。前信问你有关她与生母的感情,务望来信告知。这是人伦至性,我们不能不关心弥拉在这方面的心情或苦闷。
不愿意把物质的事挂在嘴边是一件事,不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地丢失钱是另一件事!这是我与你大不相同之处。我也觉得提到阿堵物是俗气,可是我年轻时母亲(你的祖母)对我的零用抓得极紧,加上二十四岁独立当家,收入不丰;所以比你在经济上会计算,会筹划,尤其比你原则性强。当然,这些对你的艺术家气质不很调和,但也只是对像你这样的艺术家是如此;精明能干的艺术家也有的是。萧邦即是一个有名的例子:他从来不让出版商剥削,和他们谈判条件从不怕烦。你在金钱方面的洁癖,在我们眼中是高尚的节操,在西方拜金世界和吸血世界中却是任人鱼肉的好材料。我不和人争利,但也绝不肯被人剥削,遇到这种情形不能不争——这也是我与你不同之处。但你也知道,我争的还是一个理而不是为钱,争的是一口气而不是为的利。在这一点上你和我仍然相像。
总而言之,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与重视物质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正如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1】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 )
A.《闲情偶寄》
B.《文心雕龙》
C.《沧浪诗话》
D.《人间词话》
【2】结合选文,试分析傅雷的形象。
【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今年这天图书馆举办“读书会”,你在图书馆整理藏书的时候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书架上有本书图书标签破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其补全完整。
书名:《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
上架建议(类别):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因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近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1】请简要概括选文中的故事情节。
【2】选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它的作用。
【3】习近平主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请结合原文,分析什么是“长征精神”?
9、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最好的“戏”与最好的“豆”,是“乐土”留给少年迅哥儿成长的印记。相信正当少年的你们也有某段经历,让你的心灵里长出一朵“最好”的花,让你时时回味。
请以“最好的____”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写出自己的故事。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