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中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个海域中及其沿岸地区(  

A.波斯湾

B.红海

C.黑海

D.阿拉伯海

2、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区域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乙地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C.丙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增长慢,是黑种人的故乡

D.丁地区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下列关于地理要素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甲——山区面积广大→畜牧业发达

B.乙——河流稀少→气候干旱

C.丙——热带雨林气候→茅草屋

D.丁——气候湿热→长屋

【3】下列属于中东特色民居的是(     

A.

B.

C.

D.

【4】关于中东地区宗教及语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督教英语

B.伊斯兰教阿拉伯语

C.佛教西班牙语

D.犹太教法语

3、下图为美国和巴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美国和巴西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濒临太平洋

B.都地跨寒、温、热三带

C.都以白种人为主

D.都以英语为主要语言

【2】美国和巴西同为世界农业生产大国,而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与巴西相比,美国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是(     

A.平原面积广阔

B.光热更充足,降水更丰沛

C.人口更多,劳动力充足

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区域专业化程度高

4、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对甘肃酒泉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

B.位于低纬度

C.位于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

5、2021年春季,我国多地遭遇多次沙尘暴天气。下图为“某次全国沙尘天气实况图”。据此完成下小题。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     

A.

B.

C.

D.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下表为图中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四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最优的是(     

城市

济南

北京

武汉

广州

空气质量指数

298

497

108

49

A.济南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3】此次沙尘暴使朱日和、北京等城市空气严重污染,沙尘暴天气发生时,当地人们最合理的做法是(     

A.勤开窗多通风

B.加强户外锻炼

C.多洗手勤消毒

D.戴口罩防沙尘

6、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其依赖于自身的有利条件有(  

A.自然资源丰富

B.劳动力价格低廉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土地成本较低

7、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家住无锡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分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和夜在不断交替,周而复始。

8、下列图片能够反映我国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是( )

A. B.

C. D.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B. 高原海拔较高、坡陡谷深

C. 丘陵地表崎岖不平,坡度和缓

D. 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

 

10、南方地区跨我国地势的哪级阶梯(  )

A. 一、二   B. 一、三   C. 二、三   D. 一、二、三

11、下列哪条河流注入太平洋( )

A.印度河

B.恒河

C.叶尼塞河

D.湄公河

12、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喜马拉雅山冰雪融水 B.祁连山冰雪融水

C.天山冰雪融水 D.阿尔泰山冰雪融水

13、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14、在我国东部海域海底,人们发现古河流及古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这里发生了(  )

A.海陆变迁

B.火山活动

C.板块运动

D.海平面下降

15、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缺乏

B.以黑种人为主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长期以来粮食供应不足

16、网红打卡地果子沟大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边缘,所在地地势起伏大。右边分别为果子沟大桥位置示意图及乐乐在该地旅游时手持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     

A.藏

B.新

C.内蒙古

D.辽

【2】乐乐拍照时观察果子沟大桥的角度是(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无法确定

【3】乐乐问:照片中的公路为什么是盘旋而下呢?最符合事实的解释是(     

A.避开人口密集区

B.连接更多村镇

C.修建资金很充裕

D.为保障驾驶安全而降低坡度

17、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地理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

B.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C.死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

D.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

18、下列各组国家中,全部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A朝鲜、韩国

B.俄罗斯、日本

C.印度、马来西亚

D.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19、图例“”表示的是(     

A.铁路

B.公路

C.洲界

D.未定国界

20、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位于我国东面,隔渤海和黄海相望

B.日本领土主要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4个大岛组成

C.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但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的港湾

D.日本的领土面积较小,故南北的气候差异较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是由于地球 ________  产生的; 一年四季,地球分五带是由于地球 ________  产生的; 地球自转周期是 ________  ,公转周期是 ________  ,方向都是 ________  .

22、上海简称________(填两个),湖北简称为 ________

2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被称为“____________”的国家。20世纪年代以来,澳大利亚_________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24、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分别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条调水路线都是把_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_______向北输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_______(城市)、石家庄到达______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3)武汉地处长江______(上、中、下游)河段,_______(季节)径流量大。

25、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是________。

26、香港商业发达,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27、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大自然风光外,人们比较关注该地的地方文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色文艺表演等。

28、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双层竹楼或木楼,这是当地居民适应气候 的结果。

29、利用 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0、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在各种土地类型中,______所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偏小。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成都某中学在地理课上开展了关于“北方地区”的探究式学习,对“东北地区工业发展”“黄土高原民风民俗”和“黄河中下游自然环境”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北方地区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东北地区工业发展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①既是工业中心又是省级行政中心,其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鞍山附近的矿产资源,推测其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

(2)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导致东北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后。请你为东北重工业基地振兴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探究二   黄土高原民风民俗

(3)黄土高原孕育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图中陕北老乡正在演唱的__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探究三黄河中下游自然环境

(4)黄河中游流经甲地形区,其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至少两点)。

(5)山脉乙________(填山脉名称)和淮河是我国南北分界线;黄河在山东省注入②________海;黄河下游流经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________

32、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图3为世界各纬度人口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人口稠密区分布在____纬度的____地区;从南北半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____半球。

(2)从地形来看,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米以下的____地区。

(3)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欧洲和北美洲的东部。

(4)甲地人口密度小于____人/平方千米,该地人口分布稀疏是因为这里____;乙地无常住人口是因为这里____

33、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   带、乙 带、丙   带,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

(2)连线:

23.5ºN   南极圈

66.5ºS   北回归线

(3)甲乙丙中,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只有太阳斜射的是   ,有极昼和极夜的

  ,地面上获得热量最多的是   ,终年严寒的是

 

34、亚洲拥有地球上近1/3的陆地面积,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数千年来,亚洲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也谱就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读亚洲地形图和上海、巴格达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提示: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描述)________

(2)亚洲河流的总体流向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有三个在亚洲,分别是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亚洲的先民们在这里耕耘灌溉,其中两河流域最早种植了小麦,长江流域则最早种植了水稻。

小麦习性:耐旱也耐寒,长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时光照)

水稻习性: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相对湿度50—90%为宜。

(3)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平原和三角洲,这种分布特点说明________(填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4)根据小麦和水稻的习性,分析影响两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粮食作物差异的气候原因。________

3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约6500万年前,一次板块大碰撞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于是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是除南北极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区。

材料二:2019年8月18日,冰岛因为气候变化失去了奥克冰川,当地人聚集在一座碎石坡上,为它举办了“葬礼”。然而冰川“葬礼”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几十年间,青藏高原冰川大面积萎缩……

材料三:《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分析了升温1.5℃和升温2℃的区别

影响

升高1.5℃

升高2℃

海平面上升

0.4米

0.46米

脊椎动物流失

4%

8%

植物流失

8%

16%

昆虫流失

6%

18%

珊瑚礁减少

70%~90%

99%

热带地区玉米减产

3%

7%

(1)说明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2)据图文资料推测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状况,并说明理由。

(3)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

(4)依据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5)大自然已给我们敲响警钟,低碳环保需要我们每个人马上行动起来,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请列举两点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