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沈阳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 B.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

C.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的是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

C.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D.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3、2020年,受新冠肺炎病情的影响,多个粮食出口国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导致国际粮价上涨,而中国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能够从容应对国际粮价的变化。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4、“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朝鲜战争

B. “柏林墙”事件

C. 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5、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国家富强 B.全国解放 C.农民翻身 D.国家独立

6、小平同志在1977年10月曾提出,中国是个大国,其实只有两点大

A. 人口多

B. 地方大

C. 资源丰富

D. 历史悠久

7、肖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一国两制

B.团结合作

C.和平共处

D.“九二共识”

8、1916年《申报》披露了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变法的一则日记。国人纷纷嘲骂袁世凯卑鄙无耻。这反映《申报》

A.影响社会舆论 B.注重实时报道 C.开办时间最长 D.促进文化发展

9、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时,你能联想到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科举制在唐朝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书、明算等。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则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未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以诗赋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据此可知

A.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

B.唐玄宗加试经史

C.武则天扩充国学规模

D.唐太宗以诗赋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

11、在北线以友邦为邻几乎没有设防,却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     

A.原因

B.过程

C.方法

D.影响

12、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006年,哪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康藏铁路 D.青海铁路

13、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作为“特别行政区”的澳门“特别”之处是

A. 政治上高度自治,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 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C. 可以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D. 断绝和葡萄牙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14、《2022年两岸关系展望》指出:30年的风风雨雨,两岸关系一波三折,让各方都会深刻认识到,☐☐这个定海神针的特殊作用。我们也期待这样一个重大节点,这样一个机会之窗,台湾方面能够把握好机遇,重新回到□□□□的正确轨道上来。□□□□应是(       

A.“一国两制”

B.国家统一

C.“九二共识”

D.“求同存异”

15、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访问中国,他在考察比亚迪公司时,亲身体验到了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未来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米的!”这个城市是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新”在何处

A. 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

B. 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C.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17、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 他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这段话

A. 强调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C. 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D. 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8、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九大

19、某班同学在观看了中央七台介绍导弹部队产生的军事节目之后,对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展开了争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防御

B. 进攻

C. 核反击

D. 防空

20、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路”“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0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3、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4、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25、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8、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29、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0、根据以下三幅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

宗教

创始人

创始地点

图片一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图片二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图片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1)上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西藏自治区是哪年成立的?请你说出我国另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32、   一个国家的外交成就是这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会议是哪次?

③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④21世纪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出2个即可)

⑤从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看,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3、中国梦是指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地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提出的方针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