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临沧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黄海大战

②上甘岭战役

③台儿庄战役

④渡江战役

⑤平型关大捷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⑤③④②

C. ②①③④⑤

D. ②④③⑤①

2、“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诗句中的“喜事”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青藏铁路通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百年国耻。

3、歌曲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许多歌曲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请你判断以下歌曲哪些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①《松花江上》

②《我的中国心》

③《黄河大合唱》

④《春天的故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5、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汕头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A.中共“十二大” 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D.中共“十九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7、1970年10月,彭德怀对20年前毛泽东某个决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这里的“决策”是指( )

A.农业合作化 B.国共合作,共御日寇

C.发动文化大革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当前,国家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土地流转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一次深刻社会变革。当时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 )

A. “浮夸风”现象 B. 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

C. “共产风”现象 D. “两个凡是”方针

10、1950年9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是指

A.日本 B.越南 C.朝鲜 D.印度

11、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光亮来自(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重点是

A.经济制度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13、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

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过程: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意义: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1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九一八事变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15、今新疆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曹魏

16、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中华民国成立

17、建国以来,我国老百姓对于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C.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D.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变化

18、2020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1957年10月,武汉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得益于

A.土地改革运动

B.“一五”计划实施

C.大跃进的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 决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20、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习近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22、我国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是________,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

23、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24、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1)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是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

(2)“________”是抗疟疾的中药,它的发现和实现人工合成,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3)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1986年我国提出了________,成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研究的重点。

 

25、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成果。

28、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3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________________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他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地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分别是谁提出来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4)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道路?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6)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32、

1)上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西藏自治区是哪年成立的?请你说出我国另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33、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英文字母代号填人图中对应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武汉长江大桥所在地

(2)据图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1)结合材料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根据材料二说出,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