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7年底,我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建设任务,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若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幅图片不适合采用
A.
B.
C.
D.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有助于解决此困扰的是
A. 中共十五大报告
B.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 中共十三大报告
D. 中共十二大上的相关决策
3、毛泽东说:“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段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
A.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如表为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部分),关于表格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消费比例支出逐渐下降 B.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C.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支出比例明显上升
5、20世纪80年代,在祖国大陆的努力推动下,在日益增加的民间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下,台湾当局不得不同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这就在实际上调整了“三不政策”。从此( )
A.打破了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
B.大陆明确提出武力解放台湾
C.台湾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D.两岸同时举行“三通”仪式
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7、恢复刘少奇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A. 1976年
B. 1982年
C. 1980年
D. 1981年
8、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长沙
B.广州
C.武汉
D.上海
9、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舞台剧和小说,如《林海雪原》、《红旗渠》等。这得益于当时实行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改革开放政策
C.“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0、根据下面图片所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由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B.该事件的完成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该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表明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 )
A.战略进攻 B.恐吓讹诈 C.战略相持 D.防御自卫
12、下图中“三大件”代表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它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侧影,是一个时代变迁的写照。推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三大件”不断变化、人民生活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进行
13、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4、我国某部临时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新中国通过这部临时宪法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一届人大
D.第一届政协会议
1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16、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因此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药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李时珍
17、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由中国政府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对霸权主义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打击恐怖主义
18、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土地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0、如图是1951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村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该土地房产所有证所反映的史实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2、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3、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25、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7、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0、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1、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3、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新常态到提出发展新理念,一系列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1)中国梦基本内涵是什么?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什么?
(3)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34、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道路自信源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材料二读下图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中论述的十个问题,既是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中提出来的,又是在吸收苏联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后来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摘编自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四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油画名称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其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图3事件中我党的一项创举是什么?材料二中事件的基本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的两大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为新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什么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4)材料四中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伟大创举”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我们获得哪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