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材料所述在“天安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C.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A. 城市进行 B. 农村开始
C. 企业突破 D. 商业展开
4、下表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是( )
1978年 |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
1983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
1984年 |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A.先农村后城市
B.先沿海后内地
C.改变所有制性质
D.扩大经营自主权
5、中国地图上除了各个省份外,还有“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以下对“自治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等同于特别行政区
C.有利于民族平等
D.维护了民族团结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种变化来自于(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实行了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图中为2002—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加入世贸组织
B.经济特区建立
C.南方谈话推动
D.沿海城市开放
9、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A.中美关系开始起向正常化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0、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开罗会议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改革开放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西藏和平解放
13、下面是我党不同时期提出的工作路线方针或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炼钢铁,赶超英美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14、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在四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关于四个时期表述错误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本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对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B.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C.是中国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
D.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导思想
16、细读下图的题词,关于这一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好
B. 特区主要“特”在经济领域
C. 特区引进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D. 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17、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国共产党七大 C. 中国共产党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8、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的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历程。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19、“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干涉朝鲜内政 D.为了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20、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洋务运动
21、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3、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4、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6、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12年,中国共产党_____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_____而奋斗。
(2)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_____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3)2012年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31、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3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4、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几副对联:
对联一: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
对联三: 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四: 万紫千红增特色,“一国两制”促和平。
对联五: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对联一中的“计划建设”是指什么的实行?
(2)对联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3)对联四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对联五中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来的?“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请任意列举其中的两点成就。
(5)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