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南通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下列史实不属于这场变革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下表的数据变化,说明了安徽凤阳县1978~1981年粮食产量表(单位:吨)

A.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顺利实现

C.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

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讲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A.标志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香港、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深圳和珠海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它们最大的区别是

A. 政治制度不同

B. 经济制度不同

C. 自治制度不同

D. 主权归属不同

5、仔细观察简图,从中可体现出的主要内容是

 

A.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建成“一国两制”构想

C.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调整国民经济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A.④①③②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实质是(     

A.思想解放运动

B.学术争鸣

C.工作经验总结

D.社会热点大讨论

8、以下能准确表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外交往特点的是

A.闭关锁国

B.屈辱外交

C.活跃繁荣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10、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11、以下内容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大会初步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B. 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

C.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大会选举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

12、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C.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D. 中国拒绝参加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13、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全党的共同任务和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

A. 建成小康社会   B. 深化改革   C. 从严治党   D. 依法治国

14、《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B.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C. 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D. 土地改革已经顺利完成

15、“福”字的原意为“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文件或措施实现了农民这一愿望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C. 《双十协定》

D.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1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依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7、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下哪个同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李同学:使土地成为农民私有财产

B. 张同学: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王同学: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刘同学: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18、“从今以后……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坚持“两个凡是”

19、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

20、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A.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八路军、日军

C.红军、联合国军 D.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22、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3、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5、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6、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7、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9、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_______获得解放,____________实现了大团结。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材料2;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那几次变革?

⑵ 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在中国的哪里实施的?

⑶ 请你为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