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鹤岗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孔繁森 D. 雷锋

2、在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指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④台湾、香港、澳门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起步于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4、如图是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绘制,两个基本点就好比船只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动力系统﹣﹣﹣“改革开放”

B. 动力系统﹣﹣﹣“四项基本原则”

C. 导航系统﹣﹣﹣“经济建设”

D. 导航系统﹣﹣﹣“富强民主文明”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A. 邱少云

B. 董存瑞

C. 罗盛教

D. 黄继光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这里的“益处”不包括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为大陆领土全面解放提供了条件

8、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见如图),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主要理由是

A.在敌群中引爆炸药 B.勇救朝鲜落水少年

C.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口 D.英勇无畏严守潜伏纪律

9、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新中国首部宪法颁布后的第5次修订。新中国首部宪法颁布于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1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经济研究局主任汤姆·韦斯特兰:“中国被接纳成为成员国已有20多年,这一事件带来了中国贸易的显著飙升,一场规模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工业转型并崛起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11、下列人物与突出贡献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袁隆平一籼型杂交水稻

B.邓稼先一两弹一星

C.屠呦呦一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王进喜一大庆油田

12、他196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62年因公殉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

A.邓稼先

B.雷锋

C.孔繁森

D.张思德

13、“以此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谓开启了中国千年历史大变局。”材料中的“起点”是指(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14、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双一流”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又一热词。“双一流”的提出旨在贯彻

A.“双百”方针 B.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科教兴国战略 D.“八六三”计划

15、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一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这一“文件”是指:(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能够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排序正确的是(       

①澳门回归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香港回归   ④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19、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20、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盛大的阅兵式随后举行。“28响”的含义可能是

A.象征着28个海内外单位共同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象征着28个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C.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D.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22、“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2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4、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市场经济体制;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5、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2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8、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30、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也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3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西藏和平解放有何历史意义?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0世纪末,中央决定对西部实行什么政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

(3)请你为各民族的团结写一句祝福的话。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7年

粮食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5.05

材料三: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丸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材料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