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松原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一首歌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A. 拨乱反正和恢复高考制度

B.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C. 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从1956年至1966年,长达10年

B.“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C.“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D.“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3、下图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叙述。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A.时间和方式 B.人物和方式

C.背景和意义 D.时间和意义

4、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最突出的意义是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5、如图中的信息表明,二战后美国实行了

A.杜鲁门主义 B.罗斯福新政 C.单边主义 D.马歇尔计划

6、1984年3月23日下午,一封由55位厂长、经理联合署名的呼吁信被匆匆忙忙地送到了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的桌子上。这封信,就是后来轰动全国的《请给我们“松绑”》新闻社论报道。这里的“松绑”是当时国有企业要求(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真正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的有利影响是

A. 中国将面临严重挑战

B. 将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国对外开放

C.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风险加大

D. 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8、下图是 2000—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 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立了 4 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

C.开辟了 3 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9、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开展合作化运动 B.加入生产合作社

C.实行公私合营 D.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10、《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两岸三通

C.一个中国

D.坚持不使用武力原则

12、下列关于中国梦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C.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政府来实现

D.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13、被誉为“铁人”的是

A.周恩来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4、以传统挂炉烤鸭闻名世界的全聚德创建于 1864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 全聚德的经营已经岌岌可危。于是,1954 年它成为了第一批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政府注 入资金以后,全聚德又重新发展起来。这一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六中全会

16、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下列选项不属于实现中国梦必须做到的是

A. 走中国道路

B. 弘扬中国精神

C. 符合中国国情

D. 凝聚中国力量

17、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洽州、自治县。我国建立的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洽区中,位于祖国南疆的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占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洽区 D.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朝实行改土归流,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它们的共同目的是

A. 防范蒙古族南下

B.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 抵御沙俄的入侵

D. 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管理

19、某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女真首领、八旗制度、建立后金与这几个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松赞干布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0、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嫦娥四号探月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22、(题文)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___________

(4)会议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___________

23、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5、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明显改善。

26、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

27、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28、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9、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0、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宣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积极影响?

(3)图3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3、下面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三位领导人,他们都是谁?

从左至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中国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3)材料三中的“梅开三度”代表中国外交上哪三件大事?

(4)综合上述,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