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五家渠初二下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2、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他们是(  )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⑤罗盛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3、土地改革是要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全国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国家所有

B.归集体所有

C.归乡镇所有

D.归农民所有

4、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鞍钢公司,沈阳机床厂等。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工业门类齐全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5、1970年4月,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6、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7、《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是前外交部长黄华崇自撰写的个人传记。全书生动翔实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细节,包括外交部的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胡锦涛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D.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8、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   )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我国下列哪一杰出人物与于敏最为类似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10、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科学家中,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屠呦呦

11、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参与全球竞争,2001年我国(   )。

A. 开展拨乱反正 B. 加入世贸组织

C. 实现中日建交 D. 开放沿海城市

12、1981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公私合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学者汪晖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一地方关系”。这一制度

A.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繁荣

D.建立了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

14、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5、从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6、“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什么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减轻农民负担

17、从1921年到2019年,98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材料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开始于

A.1921年7月

B.1945年4月

C.1949年4月23日

D.1949年10月1日

18、“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失业率居高不下

B. 医保制度的变化

C. 综合国力的提升

D. 就业观念的变化

19、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D.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完成拨乱反正

20、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2、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25、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6、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7、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28、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0、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2、建国初期最能反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事件。

33、土地改革进行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2)小历认为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当时进行了三大改造。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