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遵义初二下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小岗是原安徽省以讨饭闻名的凤阳县最穷困的一个生产队,但是从有一年开始,小岗人开始告别饥荒,过上了日渐富足的日子。你知道这是因为:( )

A.风调雨顺

B.应用良种

C.对外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在上映后引起了不小反响。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何小萍,因其生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被劳改,悲剧的命运从此展开。对于“文化大革命”,以下认识有误的是

A.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最严重的挫折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C.当时我们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完全搞清楚,从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D.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在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中讲到:“1978年,一篇刊登在《光明日报》头版上的文章,如同一声雷,在全国掀起了激烈的讨论,这场讨论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次讨论”是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讨论

B.实行改革开放的讨论

C.“两个凡是”的讨论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4、中国共产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的开端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遵义会议

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曲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毛泽东

C.孙中山和邓小平

D.邓小平和周恩来

6、关于清朝的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行文字狱,有利于思想控制和学术发展

B.清朝昆曲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C.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欢,被誉为“国剧”

D.重视大型典籍编纂,编纂了《四库全书》和《资治通鉴》

7、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党的历史上,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8、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加入世贸组织 B.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 四个自信

B. 两个一百年

C. 四个全面

D. 四个现代化

1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这些都说明了

A.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我国成为世界银行

C.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D.我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12、“五星红旗,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D. 三大战役的胜利

1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的良好开端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一大   C. 庐山会议   D. 中共七大

 

14、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发了国人学汉字、写汉字的热潮,汉字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你知道古代两河流域通用的文字吗?( )

A.甲骨文   B.象形文

C.楔形文   D.拉丁文

 

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主要是因为

A.农民集中生产、统一分配 B.农民获得生产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1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两年徘徊”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平反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结果

D. 老一辈革命家的职位没有得到恢复

17、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否定“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了香港自治的底线

C.否定“港人治港”方针

D.彻底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18、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A.

B.

C.

D.

19、《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中最早刊登于《人民日报》的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C.《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

D.《联产承包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20、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 人们在忆苦思甜

C.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2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5、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26、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7、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8、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9、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0、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3、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