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同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79年 D. 1982年
3、下图为1966年-1968年福建财政收入,造成这三年财政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D.改革开放的推动
4、“21世纪始于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材料中的“一步”是指( )
A.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B.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5、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进行着调整,关于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D.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她的诞生不仅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其国际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壮大了世界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7、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8、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表现在
①改善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③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④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⑤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11、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D.1978年中美两国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2、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原来享有的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实现了民族平等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完成了人民解放
13、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历经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后,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共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承包责任制
B.私有化
C.公私合营
D.中外合资
14、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集中制
15、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辛亥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17、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人物身上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C.改革创新、科技强国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8、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最重要的权利是
A.使用权
B.所有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19、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注重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0、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
(1)决定改北平为北京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
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4、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5、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7、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8、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______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______。
29、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0、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梁思成、费孝通、吴晗等参加了新政协全体会议,大会采纳了张奚若关于新中国国名由“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议。
——材料摘自《清华校史连载之十一: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材料二下午3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30万群众欢声雷动。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国歌的乐曲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读完毕……阅兵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游行,群情沸腾。
——材料摘自《民国春秋:四十一章——开国大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共同纲领”的全称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一记录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材料二的文字记录的事件发生在历史上的哪一天?“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内容有哪些?(需列举出两例即可)
(4)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