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下图中的杂志创办直接有关的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某班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整理了以下知识点,横线处应填入
宣传思想 | 《革命军》《猛回头》 |
成立团体 | 光复会 |
成立政党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 |
组织起义 | 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国民党
3、“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材料中毛泽东先生到重庆的目的是
A.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B.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C.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为了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4、以下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赔款白银4.5亿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5、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选项不属于产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的直接动因的是( )
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按劳分配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某农民运动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这次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954年,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是召开了一届人大和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8、2020年12月1日,阔别160年的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近代史上,劫掠并焚毁圆明园,导致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的是
A.英国侵略军 B.英法侵略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英、法、美、德等八国联军
9、井冈山被誉为“中园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园的奠基石”,它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光荣史册的依据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中共在这里由幼年走向成熟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此
D.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下边为晚清志士丘逢甲所作诗歌,此诗写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6年 D.1897年
11、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发端,其意义在于( )
A. 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 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C. 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 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
12、有人说,经济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短短几年就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
A.海南
B.浦东
C.深圳
D.珠海
13、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其到来的标志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D.奥托发明了煤气内燃机
14、下面是1949~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表(单位:千克)。其中造成1957-1962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1949年 | 1957年 | 1960年 | 1962年 | 1970年 |
人均占有量 | 202 | 263 | 212 | 228 | 289 |
A.中苏关系破裂
B.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进行土地改革
D.以重工业为主
15、“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评论的人物是( )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康有为 D. 毛泽东
1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选项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事件 | 推论 |
A | 五四运动 |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 | 南昌起义 | 红军开始长征 |
C | 遵义会议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抗日民族统一战战线初步形成 |
A.A B.B C.C D.D
17、“长征路上除了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外,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红军长征( )
A.宣传了党的革命方针
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表现了革命的艰辛
18、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9、护国战争结束了“洪宪帝制”,被一种武力拥上台的袁世凯又被另一种武力逼下了台。推翻袁世凯的人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在旧的统一已被推倒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中国处于
A.晚清政府时期
B.军阀割据时期
C.中华帝国时期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20、如图是我国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对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
A.1958年产量最高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B.1959年起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C.1961年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大跃进”虚报产量
D.整体出现波折是因为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1、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方面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______路。
22、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以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坚持_______,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___、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24、五四运动的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⑧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⑨______。
25、同仇敌忾,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1)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________。
(3)冼星海作曲的《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6、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奁采访等,得岀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问题一: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十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4)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內容是在农村实行 。
问题二: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28、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9、______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0、同盟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①《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
③各种革命团体以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和光复会。
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成立的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_____的革命组织。
(3)成立的概况
①成立时间: 1905 年8月,
②主要组成成员: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
③成立地点: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
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组织机构:选举________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⑥机关报:大会决定创立《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⑦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__。
(4)成立的影响: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1、结合具体史实说说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它包括哪三项内容?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取得了哪次起义的成功?随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以谁为都督?辛亥革命有哪些影响?(写出三点)
3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以谁为首席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为新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请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联系的公路两例。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2006年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铁路是什么?
(5)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3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五四精神)
材料一: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井冈山精神)
材料二:
(长征精神)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延安精神)
材料四: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这场运动最先发生在什么地方?在青年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一点即可)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2)材料二图中率领军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两位领导人是谁?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创造性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什么?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4)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
(学习感悟)
(5)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