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白银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天安门事件的发生   B.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 全面整顿的开始

 

2、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入学。女性能进入国立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3、近代中国有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军歌出现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胡适、鲁迅等。

A. 毛泽东 B. 洪秀全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5、某旅行社举行“红色之旅”,要参观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应该去

A.延安 B.西柏坡 C.瑞金 D.遵义

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集中力量发展(        

A.商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高科技产业

7、“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一直很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纱棉布源源涌入,这里的手工纺织业迅速败落。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瑗珲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万国公报》的创办

C. 光绪帝颁布变法令   D. 强学会的成立

10、祖国大陆最后一个获得解放的地区是:

A. 西藏

B. 南京

C. 香港

D. 台湾

1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新境界。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起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五大发展理念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进行武装斗争的尝试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C.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13、下列人物不属于遵义会议后,中央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是

A.毛泽东 B.博古 C.周恩来 D.王稼样

14、下表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粮食增长情况,粮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大跃进”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15、“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国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A.徐悲鸿

B.冼星海

C.齐白石

D.聂耳

16、清朝末年,有人想加入某组织必须手写盟书并举手宣誓:“联盟人某省某府某县人某某某,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这个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

17、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自始至终都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8、1859年5月25日,英、法、美舰队闯入内河,英、法先行开炮,大沽炮台守军给予还击,海口居民,冒死运送给养。激战一昼夜,英司令贺布重伤。美军将领助英指挥,坐船被打碎,仓皇逃命。此役英舰13艘尽丧,死伤400多人,法军也有伤亡,司令也受伤。这是近代反击外来侵略者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役,直隶提督史荣春、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守备奇车布等阵亡。“是役”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敬告青年》一文的发表,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最为重要的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0、以下关于义和团运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 B.清醒的认识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 A.国家的大政方针一直引领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__

(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________(制度)的先河。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政策。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根据以下提示,完成相应内容。

(1)中共十五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八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政治、经济民族、科技创新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

(1)政治创新:邓小平针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行________(政策)

(2)经济创新: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________经济体制。

(3)科技创新:________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22、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_(人物)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3、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庞大,主权丧失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4、请列举与下列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成就:

(1)铁路工程师__________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5、填表题

 

 

26、在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过程中,中国曾爆发________________两次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虽然最后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7、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_____________

28、洋务运动时期,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30、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a.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组织基础: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⑤_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⑥_____________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的两个范例。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2、八年级学生学习完了1840年到1912年的历史后,绘制出了中国近代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2)“师夷长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这种思想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萌发的?

(3)由上述四次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有什么特点?

33、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观看纪录片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有效途径。请阅读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起义受挫后剩下的1500多人,来到罗霄山下的文家市,为了在井冈山站住脚,毛泽东冒险“单刀赴会”,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地方武装合作,将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3集

材料二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借这些口号,邀请毛泽东来渝,与国民党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7集

材料三  (1947年)这一年,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起人民群众跟共产党走,参加解放军的高潮。淮海战役中,沂蒙革命老区420万人口中,有近100万青壮年加入了支前民工的队伍,老人、妇女和孩子则在后方为前线摊煎饼、做军鞋。88万辆小推车,如果排成两行,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在国统区,却是通货膨胀、经济崩溃。大量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也正在将秘密情报不断发往陕北,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已定出分晓。

——摘编自纪录片《筑梦路上》第8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哪次起义受挫后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请列举材料的史实来说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通过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蒋介石借机“邀请毛泽东来渝”,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没有实现“和平、民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哪些因素使“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己定出分晓”?

(4)根据以上解说词,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