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四平初二下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

A.组建导弹部队 B.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C.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D.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2、李明同学主办了名为“连环画串起的时代记忆”社团活动,以下是他提供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的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3、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

A.朱德 B.叶剑英 C.林彪 D.彭德怀

4、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发行股票(通称“小飞乐”),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该股票的发行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企业分配方式改变 D.计划经济体制结束

5、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屠呦呦 C.李四光 D.邓稼先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加入世贸组织 B.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民族平等 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下图中的会议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包括(     

     

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④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决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

B. 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0、近年来,中国军队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还积极参与海地地震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等多项行动,这表明中国军队(     

A.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B.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C.军种兵种逐步完善

D.开始领导世界各国

11、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压迫。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

12、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两个地区的回归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C.践行了“一国两制”构想 D.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制度

13、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14、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5、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西藏和平解放

1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民族自治机关;

17、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历次会议,其中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析的有(  

A.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

19、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016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2、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2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5、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8、导弹部队组建:__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9、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30、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题文)材料一 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材料三 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三则材料中,对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32、1978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此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5)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说明了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索。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层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说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现状如何?指出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的政策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