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阿勒泰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引发通知中所说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汽车传入上海

D.日本侵略中国

2、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下图所示战役“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此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4、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

5、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制夷

B.自强

C灭洋

D.求富

 

6、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香港与中国大陆长期的分离,香港是何时回归的(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7、“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以下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论述是

A.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B.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从政治上看是为了

A.保护各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

B.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国家统一

D.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巩固国家政权

9、下图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示意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被沙俄侵占的土地一共有多少( )

A. 60多万平方千米   B. 100多万平方千米

C. 150多万平方千米   D. 44万多平方千米

 

10、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11、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B.都未能付诸于实践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3、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始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4、艾思奇(1916—1966),云南腾冲人,1925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中国化人物及著作,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以下对艾思奇学习马克思主义帮助最大的可能是(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茅盾《子夜》

C.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鲁迅《狂人日记》

15、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农村不同阶层的户数及其占有耕地比重情况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推行了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辉煌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的历史。中国建设道路探索的启示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助苏联的成功经验

17、中世纪晚期,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导致欧洲的土地关系发生了巨变,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这主要体现在

A.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获得了极大发展

C.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D.手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18、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创办经济特区

B.建立经济开放区

C.实施“一带一路”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口号、标语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标语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宪法》的性质是____

22、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______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______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为戊戌变法拉开序幕的事件_______。

(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_______。

(3)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_______。

2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其中__________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26、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法律文件。

27、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_(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8、1905年,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地点是在_______。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9、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

30、_____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的召开,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1)上述传单和口号出现在哪次事件中?该事件爆发于何时何地?(3)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该事件的斗争目标是谁?(2)

(3)这次事件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5)

32、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C、图D人物分别在哪一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的创新精神?

3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口号或主张,请据此写出相关事件及其积极影响。

(1)自强求富:

(2)民主共和:

(3)民主与科学: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材料三 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海外侨胞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他们捐款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 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的就达1 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回者仅三分之一。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材料四 (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1939年为1 150万吨,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中国的时间和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的一个例子。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