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5年8月发生的事件包括( )
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②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
③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 ④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近几年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栏目比较火爆,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以下是主持人展示给选手的一道历史题目,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为(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民进党 D.共产党
3、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中有“麦克阿瑟”“三八线”“轰炸东北边境”和“第七舰队”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整理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解放东北
B.干涉台湾
C.分裂朝鲜
D.抗美援朝
5、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顺序排列( )
①《鸦片战争》
②《武昌首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6、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取消二十一条”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尽管新政有非正统的财经政策,尽管它扩大了政府的行政权力,扩充了政府官僚机构,但它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体在其他地方摇摇欲坠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的。”材料旨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
A.未实现完全的复兴和充分的就业
B.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维护、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8、国画《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左右,时值抗日战争,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副画的作者是以画马而闻名的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A.齐白石
B.徐悲鸿
C.冼星海
D.聂耳
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下列选项属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史实的有( )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 ②废除科举制 ③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④统一全国学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先是移动电话然后是固定电话进入千家万户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人们注重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1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D.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12、为防治疟疾,1967年我国开始进行现代医药研究的第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机构合作、投入人力资金强度大的“大科学”研究计划。作为参与者的屠呦呦感慨道:“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材料主要强调我国( )
A.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B.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贡献
C.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
D.科研团队享有较高国际声望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 《虎门条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资政新篇》
14、在我国对外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珠海、汕头
B.深圳、上海
C.深圳、广州
D.厦门、珠海
15、谁抢占了高科技这个前沿阵地,谁就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了
A.星球大战计划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峡工程
D.863计划
16、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7、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为变法献身的是( )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光绪帝
1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改编题)李明同学想去图书馆查找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他要查找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20、20 世纪 90 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1、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⑫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⑬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⑭_______,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⑮______。
22、“……后来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在这份宣言中以浓缩的形式出现。”这份宣言是发表于1848年的《________》。
23、______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和奋斗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事件 | 人物 | 主要贡献 | 事件 | 人物 | 主要贡献 |
洋务运动 | 洋务派的代表,以“①______”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戊戌 变法 | 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②_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
辛亥革命 | 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③______” | 新文化运动 | 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④______》,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2)上述表格中的四个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提示,将其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B.中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是______
C.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是______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请写出下列领导同志为核心的思想或理论成果。
(1)毛泽东―________
(2)邓小平―________
(3)江泽民―________
(4)胡锦涛—________
(5)习近平―________
26、抗日战争:___________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___________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___________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___________是中国军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___________(时间),日本无条件投降。
27、变法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_____》,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宣传变法维新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________》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8、请根据下列条约的影响写出相应的条约名称。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2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 召开,会上决定把 作为代国歌。
30、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的《____》。
31、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请回答:
(1)写出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句口号。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写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34、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的历史,创造过两次历史性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6
材料三: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四:毛泽东在 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国共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 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神圣的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悴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答2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针对上述事变提出的主张及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说一说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国共两党都做了英勇的奋战"主要依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