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朝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地形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A. 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柴达木盆地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距海较远 D. 温度较低

3、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小麦成熟期受热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右图为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的省区,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江苏省

B.乙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郑州

C.丙所在省区简称晋

D.甲乙丙所在省区均沿海分布

【2】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A.纬度、地形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土壤、海陆

4、中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  )

A. 雪峰山—南岭   B. 天山—阴山    C. 秦岭—海河   D. 秦岭—淮河

5、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差异

C.地形因素

D.地势影响

6、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莱和春油菜两个大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最大的油菜产区在(     

A.黑龙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2】有关图中油菜分布地区、开花时间与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罗平开花日期早——地势低平

B.油菜分布密集区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

C.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海陆位置

D.门源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地形地势、纬度位置

7、土地是立国之本。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8、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A.广东广州 B.云南昆明 C.台湾火烧寮 D.海南三亚

9、我国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这造成了(     

A.同一时代不同民居

B.同一季节不同衣着

C.同一时刻不同景象

D.同处平原不同耕作

10、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C.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D.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

11、下列铁路线中,经过三个直辖市的是

A.京广线  B.京沪线  C.陇海线  D.京九线

 

12、我国是一个(     

A.内陆国家

B.半岛国家

C.海陆兼备国家

D.岛国

13、读“某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2】图中a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14、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A.窑洞

B.四合院

C.蒙古包

15、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题。

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6、四大地理区域中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

A.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7、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平衡,影响西部开发

 

18、下列少数民族与其风俗习惯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朝鲜族——长鼓舞 B. 蒙古族——马头琴

C. 藏族——那达慕大会 D. 回族——古尔邦节

19、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

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

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20、下图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第一大岛是________ ,最大的群岛是________

22、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水路运输____最大____最低;____运输机动灵活;航空运输____最快,

最高。

23、江西省的简称_________,陕西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

 

24、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_______亿。

25、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其中      是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最集中、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26、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共有   个直辖市,其中和四川省相邻的直辖市其简称是  

27、读下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特征: _______________

28、我国大体上以黑龙江省的______市到云南省______县一线,作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线。

29、一般来说,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________ 的省区,因其________ 的位置,所以降水量________ ,气候________ ,由此形成富有特色的________ 农业.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从广西按顺时针方向途径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至辽宁沿途拍摄,反映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材料二  《边疆行》路线示意图。

(1)《边疆行》路线按顺时针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依次是①广西壮族自治区,②____自治区③____自治区,④____自治区。

(2)《边疆行》的终点是辽宁省,该省临我国的内海--____

(3)雪顿节和那达慕大会分别是图中________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32、读下面两幅图,完成问题。

(1)AB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点。

(2)A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________点。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 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 季,南半球处在 季,此后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

(5)G20杭州峰会9月4日至5日在杭州隆重召开,此时地球运行在 之间。

33、长江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山脉,在_______(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

(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其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_(“上游”或“中游”或“下游”), 图中M是我国最大的_____水利枢纽。

(3)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被誉为“__________”,请列举该地区两种主要农作物___________

(4)借助本区域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这种现象叫“________”。连接上海的铁路干线有_________线等。

(5)长江流域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___工业基地。

34、读下面的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641549951/QQ/WinTemp/RichOle/NK)RGFOQB)HUC%5b935O%7dD0)7.png

陕南惯称秦巴山地,即横贯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山间谷地。大巴山是汉江和嘉陵江的分水岭。汉江发源于秦岭南坡,向东南穿越汉中、安康汇入丹江口水库;丹江在陕南东边,是汉江的主要支流。

从关中进入秦岭以北的各个峪口,往往见山壁陡立,高与天齐,道路在陡峭的岩壁上或昏暗的山峡中穿行;而到了缓缓下落的南坡,南来的暖湿气流朝云暮雨,滋润了山林。两千多年前,秦巴山地的高山上有乔木,悬崖上有奇花,河谷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植被。

(1)比较秦岭南北两侧的坡度,其中坡度较陡的是 坡。

(2)秦岭南北两侧坡度差异会影响冬夏季风运动情况。例如,北坡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使南坡的气温比较   (高或低);南坡有利于 季风爬升,使南坡的降水比较多。

(3)解释材料中带点的地理事物:南来的暖湿气流 的源地是 (海洋),朝云暮雨的形成主要受   (因素)影响。

 

35、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图中B所示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

(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A和B主要分布在____ 部季风区。

(3)我国土地资源不仅分布不均,而且构成不尽合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________比重小。

(4)我国人与耕地的矛盾极为突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势必会不断____,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

(5)土地资源属于____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如果利用合理,就可以永续利用,如果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