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个扎根中国大地的时代楷模,他们不忘初心,守志不渝(yú),用自己的一片片热忱(chěn)留下无限感动,向世界书写着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高度。
B.闷(mēn)热的天气难免令人心生焦躁,但年轻人的决择总让人感到欣慰,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汗流浃(jiá)背,他们总能在山清水秀、美丽纯朴的乡村寻找到诗意的归宿。
C.历史的教训总是容易忘却的,近期坐落在西亚的巴以再起冲突,一边是血(xiě)淋淋的肆意抢掠,一边又是翻箱倒箧(qiè)的坑蒙拐骗,曾经沉寂的夜空充斥了炸弹的火光,热爱和平的人们期待早日渡过难关。
D.“人生无彩排”可谓鞭僻入里,每一次的崭露(lòu)头角,每一次的砥砺前行,都是一种修行,我们何不量体裁衣,孜孜不倦,为自己赢得一份美好未来的入场券(quàn)呢?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爷爷常说:“我今年八十高寿了,能看到你们这么和睦,我也就知足了。”
B. 好朋友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啊。
C.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D.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3、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以臣卑鄙(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以彰其咎( )
(4)以咨诹善道(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用文中原句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曾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凛然”二字?从中你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对比是本词的一大特色,比如“少年”和“而今”形成对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
【2】古人素以秋愁为一体,辛弃疾却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说该句中蕴含的感情。
7、综合性学习
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已深深烙刻在读者心中。接下来请你参加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小说的魅力。
(1)做调查 说现状
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找出与之对应的下联( )
A.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C.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愁,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慰藉的名句是:__,______。
(6)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后四句: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天问一号,走出地球
张小红
①2020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0年7月下旬择期发射,开启创造世界历史的“绕、落、巡”三位一体探测任务。
②去火星寻找生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抵达火星不是一场说走就能走的旅行。受天体运行规律约束,每隔26个月,地球、火星和太阳就会合成一条直线,此时地球与火星距离最短,也是最适合发射探测器的时间。如果错过今年,下一次发射就要等到2022年。
③抓住最佳时机,仅是火星探测的基础条件,火箭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和可靠性才是火星探测的重要前提。
④相比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要进行更多次、更精确的轨道修正,才能精准地进入火星轨道,到达目的地。如果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近地点有每秒1米的速度差或1千米的高度差,到达火星的位置误差就可达10万千米。这一高难动作被称为“从巴黎打一颗高尔夫球,一杆落入东京的球洞”。在探测器切入火星轨道的过程中,如果切入点离火星略远,则无法被火星引力捕获;如果切入点太近,则可能闯入火星大气层导致坠毁。1999年,美国火星气候轨道器在入轨时,就因混淆了英制和公制单位造成了导航误差,使其距离火星太近而被烧毁,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⑤如何把探测器中的火星车从火星轨道降落到火星表面,则是更大的挑战。月球与地球之间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而火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千米,最远为3亿至4亿千米,因此降落火星对探测器的测控能力要求极高。火星距离地球越远,信号越弱,且两者距离还有至少10分钟的信号延时。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和着陆的关键时间,只能依靠研究人员提前输入数据,由探测器自主判断,相当于“盲降”。在这个阶段,探测器的防热措施是否可靠,降落伞、气囊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至关重要。整个过程被称为“恐怖7分钟”,许多探测器都在此处功亏一篑。2016年10月20日,欧洲“火星生物学—2016”中的“夏帕雷利”在着陆前与地面失联,原因是仅1秒的计算失误,造成降落伞与防热罩提前分离,导致撞毁。
⑥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着陆的巡视器还要进行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软着陆等一系列工作。环绕器将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此时,才算真正意义上地完成了火星探测的“绕、落、巡”任务。
⑦虽然说实现火星探测的难度,远远超过“上九天揽月”,但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梦想,始终不曾被遗忘。正如《下一站火星》中说的那样:“走出地球似乎是我们从渺小迈向伟大的必经之路。”
(选自《知识窗》2020年第7期,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它到达环绕火星的轨道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落”,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是整个任务的关键点,因为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任务的成败。探测器在飞向火星的途中一直处于高速飞行状态,着陆前需要先将速度降下来。我国以探月工程中的技术经验作为基础,将通过四个阶段逐步减速,最终使探测器平稳到达火星表面。第一阶段是气动减速段,把速度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用时290秒左右,这个阶段相当于探测器来了一个急刹车。接下来探测器将打开降落伞,大概用90秒的时间,将速度由每秒460米降到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探测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工作,将速度减小到每秒3.6米,这个阶段的工作时间大概是80秒。剩下的100米还有一个悬停避障,叫着陆缓冲段,悬停时相对地面的速度已经为0了,探测器悬停在空中,可以对火星表面进行观察,为选定着陆点做最后的准备。
(选自《环球时报》2020年6月2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标题新颖独特,易于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探知欲望。
B.文本一第③段承接上文对火星探测器发射时机的介绍,并引出下文。
C.抓住最佳时机、探测器入轨精度和可靠性等,是火星探测的重要前提。
D.火星探测器能否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直接决定着火星探测任务的成败。
E.文本一语言兼具知识性和生动性;文本二语言具有严密性和准确性。
【2】文本一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回答。
【3】文本一第⑤段画线句子和文本二画线句子都写到了火星探测器的着陆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匹马的忧伤
①小区来了马戏团,女人、男人、一个两岁的男孩,还有一匹马。马被拴在车的后边,在一群孩子的嬉戏围绕中,它先是沉默,然后焦灼、不安地踢腿甩尾。有个孩子拾来草喂它,那是一种叫蒿子的野草,从小在乡间长大的我知道,马是不吃那种草的。而眼前的马,却垂下头,飞快地吃起来,似乎根本不知滋味,或者那是它记忆中的绿色。它的记忆,应该也有着那一片辽阔的绿色吧,自由驰骋,无拘无束。
②我闭上眼,耳畔的嘈杂远去,拂面的长风仿佛从无边的旷野中吹来。那一瞬间,就像仍在外公家的村庄,依然是小时候,我看着那匹高大的棕色马飞奔在草地上。当时家里人口多,田地也多,可是因为舅舅年幼,外公又长年卧病,所以,那匹马驮起了全家的希望与重担。
③我们当地有一句话:“穷人家惯儿女,富人家惯骡马。”可外公家虽然穷,对这匹棕马却是重视至极。每天凌晨,外公第一件事就是给马拌好饲料。与别人家不同,棕马的饲料除了草,还要添加些玉米,并倒上水拌匀。别人家都是直接用河水给马饮用,而外公却要打来井里的清水给马。外公把马当成了家里的一员,而棕马并没有辜负外公的照料,任劳任怨,将这样一个家庭慢慢从贫穷拉向美好。
④棕马虽然高大,却很忠厚老实,从不踢人,即使我抚摸它的皮毛,它也只是温驯地静默。家里的田地,它默默地付出着劳动,不用鞭子临身便努力向前。可它也有不听话的时候,有一次,我和舅舅拉着马一块儿去地里送粪,等我们将粪拉到地头,攥着缰绳让马停下来,可是,马却怎么也不停,硬是朝旁边那块地里走。怎么也拉不住它,正在我们僵持的时候,外公赶到了地头。原来,旁边那块地才是我们家的地,而我们待的这块地是别人家的,因为地太像了,所以我们没有分清楚。或许,棕马对土地的感情比我们更深厚,那片它洒落过无数汗水的土地,它会记得每一个角落。一如今天的我,记得它曾经所有的点滴。
⑤闲暇的时候,棕马也会飞驰在田野上,仿佛时光般匆匆。奔跑的年龄,游走的风景,当年的那个小小孩童也已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那个村庄,已成为心里永远的温暖背景,而那匹棕马,也成为生命深处永远灵动的想念。
⑥一阵喝彩声打断了我的回忆,睁开眼睛,眼睛和心灵都已濡湿。眼前的那匹马被牵上了场,它的背上驮着三个人和一张桌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演。在掌声弥漫里,我的心却沉沉地载满了伤感,不知为记忆,还是为了这匹马的命运。如果它生在乡下,虽然劳累,却能亲近土地,亲近自由,可以在长风浩荡里,让蹄声敲碎满地的夕阳,胜过今日的技巧,或耻辱。
⑦在别人的笑声和掌声里,而我,却分明看见了那匹马的战栗,它的眼角,渗出大颗的泪,晶莹中映出这个世界的扭曲与无奈。最后看了一眼那匹马,我推开人群离去,脚步和心情一样沉重。
(摘选自《意林》2020年04期作者李娟)
【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匹马的忧伤”的理解。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马被拴在车的后边,在一群孩子的嬉戏围绕中,它先是沉默,然后焦灼、不安地踢腿甩尾。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所以,那匹马驮起了全家的希望与重担。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炎你对第⑤段画线句“那个村庄,已成为心里永远的温暖背景,而那匹棕马,也成为生命深处永远灵动的想念。”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11、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尚俊颖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②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③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④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⑤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⑥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5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联系全文相关语句,谈谈你对第①段“最美逆行”的理解。
【5】“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你应该怎样去做?(至少答出两点)
12、作文
题目: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