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定安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1=9N和F2=5N作用时,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F1撤去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力为(  )

A.9N

B.5N

C.4N

D.1N

2、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平均身高约为180mm

B.正常体温约37℃

C.正常脉搏1min跳动150次

D.平均质量约为100kg

3、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2.5min

D.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5、世界著名的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  )

A.博尔特、羚羊、汽车

B.博尔特、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博尔特

D.汽车、羚羊、博尔特

6、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运动慢

B.0~4s甲比乙运动快

C.第2s末甲、乙速度相同

D.第4s末甲、乙速度相同

8、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b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9、如图甲,玻璃杯中原先装有6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继续向杯中缓慢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装满液体时,杯中液体的质量为208g

B.玻璃杯的质量为90g

C.该液体可能是水

D.液体的密度为0.9g/cm3

10、下列现象中,与日食现象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

B.手影游戏

C.铅笔弯折

D.拱桥倒影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

B.当蜡烛A距玻璃板0.1m时,其像与蜡烛A相距0.2m

C.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选用等大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1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13、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上升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载人飞船里的航天员是静止的

C.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D.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静止的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小王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纸板A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纸板A右半部分可以绕NO转动,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向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图甲和图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B.通过白色纸板对光的镜面反射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C.当入射光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90°

D.图乙中,将纸板沿NO折转后,反射光也不存在了

15、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D.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7、如图是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拍摄到的同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他从A点起始,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小球运动到各点时到A点的距离s,并记录在下表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位置

A

B

C

D

E

F

0

4.4

7.8

10.2

11.6

12.0

A.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在E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D.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通过的路程是

18、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排练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9、关于密度公式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20、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小阳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小阳用该放大镜正对着太阳时,可在距离镜片20cm处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

B.奶奶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可能为25cm

D.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一定小于20cm

21、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00g的是(  )

A.一头大象

B.一张课桌

C.一块橡皮擦

D.一个苹果

22、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h1,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h2,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刻度尺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为h3,则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h2

B.h1h2

C.h3表示灯泡a的像的深度

D.h3表示灯泡a的深度

2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密度是甲的密度的2倍

B.同一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甲、乙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

D.体积为 1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0g

24、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用声波不能够测定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说明光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6、一种钢罐的内表面要压接一层薄铝片,工程师们先将铝片装在钢罐内,让铝片紧贴钢罐内表面,然后将罐注满水,密封冷冻,水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冰,质量不变,体积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冰的挤压下,铝片和钢罐就被接在一起了。

27、斧头要经常磨,这样用来砍木头时可以增大_____________;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到路基上而铺到枕木上,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压强。

28、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甲的s-t图像如图I所示,乙的v-t图像如图II所示。由图像可知两车速度关系是v_____v ,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29、摩擦生热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0、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   ,通常用字母   表示.

 

3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当t=5s时,物体处于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32、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传播速度为______m/s。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把他的名字命作力的单位。

33、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则此时入射角为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___ °,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沿顺时针转过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

34、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m.人耳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因此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至少为   m时才能听到回声.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超、小亮、小美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了放大镜是凸透镜.

1)在活动课中,小超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的是手指的_____ (选填),要让这个像更大,应该让手指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适当的_____(选填)一点点.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2)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如图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左移动1cm,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移动_____(选填小于”“大于等于1cm,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选填)些.

3)小美做实验时,由于蜡烛长时间燃烧,会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少许偏离光屏中央,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只调节凸透镜,他应该向_____(选填)移动.为了粗侧某个凸透镜的焦距,在一个大晴天,小美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到一块阳光充足的地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反复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在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测出凸透镜的光心到地面的距离,反复进行多次试验后,将所测的合理数据求平均值,将这个平均值当做这个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小美粗测焦距的方法是_____(选填正确错误)的.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2009年9月28日上午7时44分,伴随一声长鸣的汽笛,搭载1200多名旅客的D3102次“和谐号”动车稳步启动,快速驶离福州火车站,开往上海,如图;温福(温州﹣福州)铁路的正式通车,标志着福建交通进入了“高铁时代”;如表是D3102次列车时刻表的部分内容;

车站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福州到站运行时间

福州到各站路程

福州

始发站

07:44

0

0

温州南

09:21

09:23

1小时37分钟

302km

雁荡山

09:44

09:45

2小时0分钟

378km

上海南

13:55

终点站

6小时11分钟

909km

(1)列车全程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2)小明乘坐这趟列车从福州出发,到雁荡山站下车,请你根据列车的运行时间和路程,算出这段区间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7、小明在玩耍时把一小铁球抛入水中,他发现铁球浮在水面上。小明想:铁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他猜想铁球可能是空心的,于是用托盘天平、量杯和水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他收集到如下数据:

铁球的质量m/g

水的体积/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mL

79

100

180

(1)通过计算说明此球是空心的。(

(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装入一半水,小铁球质量是多少?

38、20201029日小明的爸爸从南昌西站乘坐G13052034到长沙南站,小明从网上查到南昌西站到长沙南站距离为336.6km。问:

(1)G1305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长沙南站需要多少小时?

(2)G1305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到长沙南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40、图中的透镜是______透镜。

41、(1)画出图a、b中进入透镜的光线,

(2)画出图c中射向空气中的光线.

(3)如图d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请准确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A点人眼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