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许昌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1月30日,2023年第十二届杭州戏剧节正式开幕。开幕式当晚,改编自司汤达原著、由孟京辉导演的史诗巨制《红与黑》,作为本届杭州戏剧节的开幕大戏率先与观众见面。跟观众能看到舞台上的人物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墙上手影

B. 铅笔错位

C. 镜中人像

D. 邮票放大

2、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测量一张长1.3m的桌子,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303m、13.0dm、130.1cm,甲、乙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对

B.乙对

C.丙对

D.甲乙丙都对

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4、下列是对考场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考场课桌高度约为80cm

B.物理试卷的宽度大约为40cm

C.考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D.太阳光射进考场,光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的装置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由于没有设计实验表格,将测量的结果随便记在草纸上,如图乙。对应图甲的路程,下列对三个数据表示正确的是(  )

A.v1=0.22m/s;v2=0.32m/s;v3=0.57m/s

B.v1=0.57m/s;v2=0.22m/s;v3=0.32m/s.

C.v1=0.32m/s;v2=0.22m/s;v3=0.57m/s

D.v1=0.32m/s;v2=0.57m/s;v3=0.22m/s

6、小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其中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步行的是OA

B.小明到学校的距离是3600m

C.小明步行的时间是15min

D.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

7、某辆汽车在高速路上正常行驶30s后,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70 m/s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70 km/h

C.行驶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 m/s

D.行驶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 km/h

8、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0、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不能,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电子通讯设备可以使声直接在真空中传播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现象与“简易冰箱”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秋天游泳队员上岸后感觉特别冷

B.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冻坏

C.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D.用冰块冷藏食物

12、“让诗词流芳,让国学闪光”,为落实西大附中“立人新民”的教育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第二十三届《附中好诗词》决赛现场赛况激烈,关于下列诗句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中“霞”是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反射形成的

B.“少年击剑又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中能分辨“箫”是因为音调不同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是因为流水受到惯性作用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中“石乱走”是因为力改变了石头的运动状态

13、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水球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14、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①石蜡       ②海波       ③冰       ④玻璃       ⑤铝

A.①②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④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C.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16、如图所示,是有关眼睛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7、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人一分钟心跳约60次

B.课桌的高度约8m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g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40m/s

1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该物质在第10min时全部为液态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C.该物质是晶体,凝固点也是80℃

D.该物质熔化时间是20min

19、“文明文山健康有你——元旦全民健身长跑(走)”活动于2023年12月29日上午举行,运动员甲的速度为14.4km/h,运动乙的速度为3m/s,运动员丙5min跑完1500m,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vvv

B.vvv

C.vvv

D.vvv

20、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21、山西风能资源丰富,全省各地广泛分布着风力发电站。如图所示,这是山顶上的风力发电机,它的叶片转动起来能够扫过几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为了让风更易带动起扇叶,制成叶片的材料应该具有(     

A.较大的质量

B.较小的密度

C.较低的熔点

D.较高的硬度

22、如图所示,是中国第五代隐形歼击机—歼20。歼20空重17t,机20.3m,航程4500km,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声速的2.2倍,最大飞行⾼度为20000m。下列与歼20有关的估测中,合理的是(  )

A.飞机质量大约为1700kg

B.飞机度大约为2km

C.飞机飞行速度可达103m/s

D.飞机飞行⾼度可达18.5km

23、光线通过透镜(在图中虚框内且未画出)前后的四种情形如图所示,虚线框中为凸透镜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4、在探究红外线是否具有与可见光相同的传播规律时,小明利用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和电视机等器材,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用烟雾显示红外线传播路径,探究红外线在空气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B.用遥控器隔着透明玻璃控制电视机,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透明物体

C.用遥控器隔着纸板控制电视机,探究红外线能否穿过不透明物体

D.用遥控器对着平面镜发出红外线,观察能否控制电视机,探究平面镜能否反射红外线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会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个形状未知的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SS=4∶3,两容器内盛有同一种液体,如果两容器底面所受的液体压力相等,则甲乙两容器底面所受液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甲乙两容器液体的深度之比为___________

27、如图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ρρρ),放入三个相同的烧杯中,三个球都浸没且液面的高度相同。天平测量发现三个烧杯的总质量也相等,那么三个烧瓶中液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mmm表示);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ρρρ)。

28、如图秒表的示数: min s

 

29、下列物态变化中:①熔化 ②液化 ③汽化 ④ 凝固,需要吸热的是是___________,需要放热的是_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序号)

30、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中,糖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_

31、近视眼的镜片是   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32、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在图中,A、B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开口吹气时,A开口一端的液面会_____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3、声速不仅跟介质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____有关。《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____(选填“快”或“慢”)。

3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那么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的总长为 _____cm;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_____μ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在实际测量时,我们还常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再把几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是为了 _____(选填“避免”或“减小”)误差。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亮利用玻璃瓶、海绵和水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亮将装水的玻璃瓶分别正放、倒放和减少水的质量正放在海绵上,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_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图甲和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小亮还想探究液体压强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在中间带有隔板的容器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如图丁所示。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和___________有关。小亮还想探究和液体压强有关的另一个因素,他应该在这个容器中两侧分别装入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的液体。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一木板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P,一个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站在B点时,P对地面的压强刚好为零,且OA=1m,OB=3m。(取g=10N/kg)求:

(1)中学生的重力;

(2)物体P的重力;

(3)当人向左走1m时,P对地面的压强。

37、履带拖拉机的质量是5250kg,每条履带跟地面接触的面积约为0.75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10N/kg)

 

38、在两座山之有一列未开动的火车,火车开动前进行了一次鸣笛,后驾驶室里的列车员听到了第一次回声,又过了听到第二次回声,求两座山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火车一直未开动)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40、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地球仪放在水平桌面上,O为地球仪的重心,请在图中画出地球仪所受力的示意图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杠杆,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______________

(3)用图丙所示的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线_______

41、请在图中的滑轮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并分别画出动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