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将10厘米高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通过凸透镜折射以后在光屏上成明亮清晰的像高15厘米,则物距的范围在(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大于2倍焦距
D.无法确定
3、坤坤同学在家利用空瓶、水、电子秤测量金属粒的密度,他称得一个空瓶的质量为100g,在空瓶中装满水称得其总质量为600g。将水倒掉并擦干空瓶,将瓶内装一些金属粒,称瓶和金属粒的总质量为990g,然后将瓶内再装水至满瓶(此时金属粒完全浸没在水中),称得瓶、金属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39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瓶的容积为600cm3
B.金属粒的质量为390g
C.金属粒的体积为400cm3
D.金属粒的密度为8.9g/cm3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质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5、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这是因为太阳光中的某一种光波可以促成维生素D的活化,从而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这种光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色光
D.绿色光
6、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找到蜗牛,据此小明认为“湿度可能会影响蜗牛的分布”。该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
D.分析与论证
7、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中学生跑完1000m用时约9.6s
C.教室内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D.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500g
8、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观察刻度尺是,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D.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9、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两次在光屏上成像一样大
10、2023年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19时34分,6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中国航天的惊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B.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向上运动的
C.分离时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向上运动的
D.载人飞船完成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11、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在阳光照射下会引起森林火灾。装有水的饮料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2、下列物体的运动速度为的,可能是( )
A.行人
B.飞机
C.蜗牛
D.火箭
13、如图所示,小明将气球套在瓶口上,保持不漏气。然后将瓶子放到热水中,瓶内密封气体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14、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A.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向外抽气
B.将发声的音乐芯片密封好后,浸没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
D.将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
1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1∶1
B.6∶5
C.4∶1
D.8∶15
1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18s、0.15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图中的( )
A.
B.
C.
D.
17、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往往蕴含了物理知识。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侧坐莓苔”时,“稚子”相对于正在走来的路人是静止的
B.“草映身”是“路人”眼里发出的射向“稚子”的光被“草”挡住
C.“遥招手”利用了光传递能量
D.“怕得鱼惊”说明水可以传声
18、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增大误差
B.在测量过程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产生的
C.改进实验方法,使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减小误差
19、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在冰壶前方“刷冰”
B.篮球比赛中,所用的篮球表面有许多花纹
C.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的手套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
D.被河比赛中,运动员穿的运动鞋的鞋底带有花纹
20、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 )
A. 量筒:44mL
B.停表:127.5s
C.温度计:17℃
D. 速度表:70m/s
21、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作出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2、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 )
A.弹簧测力计
B.天平
C.刻度尺
D.量筒
23、关于普通中学生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身高1.70dm
B.质量是60g
C.正常体温是39℃
D.步行速度1m/s
24、如图所示,是描述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墙上的手影
B.水中的倒影
C.杯中铅笔
D.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2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采用的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把 的温度规定为0℃,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甲是实验室用温度计,乙是 ,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可以离开待测物体读数的是 .
26、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多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如雕刻师用刀在玉器上雕刻,玉器上留下了刻痕,说明雕刻刀的硬度比玉器要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7、如图所示的是有关声音知识的四个实验,其中______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______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均选填图下字母)
A. 喇叭发声时火焰跳动
B. 抽气后罩内铃声变小
C. 音叉发声乒乓球被弹开
D. 水位不同敲出不同声音
28、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2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30、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规律无处不在。意大利科学家______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注意到了教堂内摆动的吊灯,并进行了观察和思考,进行大量的实验最终得出了摆的______原理。
31、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图甲)。课后复习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杆A的示数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2、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
(2)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为5__________;
(3)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_____;
(4)我国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是5______;
(5)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______。
33、如图是非晶体的______时的温度变化曲线(选填“熔化”或“凝固”)。
34、热爱运动的小明经常进行跑步锻炼,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在跑步过程中利用手机中的软件记录的一段时间内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他跑步最慢的时刻是 _____(选填“t1”、“t2”或“t3”);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
3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小梅选用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1)小明在利用甲图做实验时,他把小卡片两端的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小梅在利用乙图做实验时,她发现,当两边的钩码重力不相等时木块也能保持静止,所以她认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可以不相等,她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她没有考虑到 ,若利用乙图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为她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建议: .
36、如图是一种用于高空拍摄的飞行器。若总重为20N的飞行器,在30秒内从地面竖直上升到90m高空的过程中,求:
(1)飞行器上升的平均速度;
(2)飞行器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飞行器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37、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0.16kg/m3。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多少克?
(2)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例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38、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
表Ⅰ:2526次普通列车 | 表Ⅱ:D412次动车组 | ||||||||
项目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项目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发车时间 | 06:30 | 07:26 | 08:24 |
| 发车时间 | 09:15 | 09:53 | 10:34 |
|
到站时间 |
| 07:24 | 08:22 | 11:30 | 到站时间 |
| 09:51 | 10:32 | 11:45 |
里程/km | 0 | 84 | 165 | 300 | 里程/km | 0 | 84 | 165 | 300 |
(1)上海到南京的路程是多少?
(2)从上海到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快多少时间?
(3)从上海到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9、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40、请在图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41、如图,完成图中的折射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