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初二上学期一检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3题,共 115分)

1、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由西向东运动

B.由东向西运动

C.静止的

D.无法判断

2、小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4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3cm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6cm处,则透镜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光速等于3×106m/s

5、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削冰向日取火”,即用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透过它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玻璃板

6、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A.

B.

C.

D.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次声波比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不断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8、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丁的音色相同

D.乙、丙的音色相同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B.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C.油比水轻,能漂在水面上,是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玉石雕刻成精美的玉石工艺品,密度会变小

11、噪声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属于利用噪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城市快速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利用噪声步枪使猎物瞬间昏迷

C.利用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发电

D.根据机器工作时的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是否正常

1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两车分别行进900m时,甲所用的时间小于乙车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行驶40s时,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

1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已知甲物体向东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则丙向西运动

B.以丙为参照物则乙向东运动

C.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m

D.时,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m

15、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神奇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时,所产生的声音非常微弱.下列关于消音靴说法正确的是

A.消音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消音靴能够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主要是防止音调过大而暴露目标

16、我国的名曲《百鸟朝凤》中,唢呐声响起,就使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丛林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唢呐模仿了各种鸟儿叫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7、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A.流水

B.河岸

C.船夫

D.行驶的船

18、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着停止

C.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笛子设置有多个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19、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dm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

C.一名中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50N

D.生活中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0、下列关于温度计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使用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触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C.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应立马读数

D.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液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1、夏天空调房的玻璃上常伴有一层水雾,关于这层水雾产生的位置及原因(  )

A.玻璃内侧,液化

B.玻璃内侧,熔化

C.玻璃外侧,液化

D.玻璃外侧,熔化

22、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蒸发现象

B.水的凝固点为0℃,则将水放到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

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2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

B.甲、乙密度之比

C.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之比

D.乙的质量为5g时,乙的体积是

二、(共1题,共 5分)

24、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  )

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900次,则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

2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图可以看出,小明控制不变的量是___________,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7、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光在传播过程的特点是:_____;而“楼台倒影”,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选填“正立的虚像”、“正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倒立的实像”).

28、如图(a)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厘米。如图(b)所示是_____(填写仪器的名称)。甲、乙两位同学用该测量工具拉出的纸带分别如图(c)、(d)所示,其中图(c)纸带中从A点到D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秒,通过比较可以知道____同学拉纸带较快(选填)。

29、单位换算:某种纳米颗粒直径约10 nm=______________m;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500 ml=________m3

30、如图所示,用杯子接水的过程中,水杯始终静止在手中,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杯子在手中向下滑,则可以通过 _____的方式来 _____摩擦力使其在手中保持静止。

31、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如果增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__(选填“高”或“快”).

32、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三种:第一种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第二种积极搞好城市绿化,公路两旁植树,安装隔音板;第三种戴防噪声头盔,戴耳塞等。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第一种在______处减弱,第二种在______过程中减弱,第三种在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弱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__

33、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_____的透镜,目镜相当于_____镜。

34、海洋馆内,北极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内,头在水面上、身体在水面下,如图所示,水族箱外的孩子们居然看到了北极熊“身首异处”的奇异场景,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附近的游客听到孩子们惊奇的大叫声,都被吸引过来,这说明声能传递______

四、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在图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看到了如图乙的情景,这是沸腾_________(选填”)的情况。

(3)小明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两种安装顺序,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_________

A.温度计、烧杯、酒精灯    

B.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4)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与别组同学相比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5)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标准大气压。

(6)请你在图丙中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_________

 

五、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如图所示,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下表面距离水面0.08m,求:取(g=10N/kg)。

(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3)若在木块上面放一个铁块,木块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铁块没有浸入水中),则铁块的重力是多少?

3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组装的提升重物的装置,他用100N的拉力在10s内把重为16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有用功是多少?

(2)有用功的功率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8、如图是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的s—t图象,则两车行驶多少米时相遇?乙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六、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画出图甲中小球所受到墙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40、在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1、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大致的入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